清乾隆帝曾经对蒙元开国之初的两位文臣耶律楚才和许衡进行过十分精到的评价:“人君开国承家,创业垂统,必有通经明道、规模宏大之臣为之立法垂猷,使子孙有所鉴,成宪而持永久,斯立国之要也。元自太祖、太宗以及世祖并有天下,莫不率服,亦赖有一二名臣为之左右于其间,使敷政设教,有以成一代之纪纲,则耶律楚材、许衡其人也。二人立纲陈纪,为国成宪。才智兼全,经理庶务,衡让于楚材;而明道通经,匡君定国,讲明礼乐,立一国之规模,则楚材又让于衡焉。” 从帝王的角度对前朝大臣进行评价,应当说,还是比较中肯的。 纵观耶律楚材一生,在蒙元帝国的开创之初,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政治方面,他创立官制、礼制;经济方面,他创立法制,建立赋税制度;军事方面,他坚决反对战争中的残暴行为;文化方面,他提倡尊孔崇儒,保护人才,保护文化,注重保护和使用儒士,提出了“校试”中原儒士的办法,奏请在中原诸路举行儒士考试,选取儒士4030人,这些中选儒士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元世祖忽必烈朝的名臣。 耶律楚材的事迹,在《元史》卷一四六、列传第三十三《耶律楚材传》和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五之一《耶律楚材传》,以及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中,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本文就以两传一碑为基础,对这位蒙元开国之初的重要文臣的事迹,做一梳理。 
耶律楚材画像 虽楚有材 晋实用之 耶律楚材在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 (1190年7月24日)生于燕京(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以学问高深、品行端正侍奉金世宗,受到特别的恩宠和信任,官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是在他的父亲花甲之年出生的,其父曾经说过:“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父亲用《春秋左氏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给儿子起名为“楚材”。 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六月,耶律履去世,耶律楚材时年两岁(另有明昌元年及明昌三年去世之说),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受到母亲全面的教育,十二岁时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岁时学习诗书。到他长大之后,博学通览,穷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就像预先构思好了一样。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按照金国的制度,宰相之子依照规定的惯例可以通过考试担任省掾(中枢各省的佐治官员)一职,但耶律楚材却想通过科举应试进士科。章宗下诏,遵照旧制。廷试时,章宗当面询问几件疑难案件,当时一同应试者有十七人,只有耶律楚材的答对最为优异,于是,他被辟为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后来,又官至开州同知(同知,金元明清时期的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 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年),金国迁都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完颜福兴(即完颜承晖,尚书右丞相兼都元帅)行尚书事,留守燕京,征辟耶律楚材为左右司员外郎。 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元太祖攻破燕京,听闻耶律楚材的大名,立即召见了他。但见耶律楚材身长八尺,须髯修长,声如洪钟,气度不凡。大汗非常欣赏,说:“辽、金两国,世代为仇,朕已经为你报仇雪恨了!”耶律楚材却回答说:“臣的父亲、祖父都曾经以人臣之礼忠实地侍奉(金国君主),既然为其臣子,怎敢仇恨君王呢!”元太祖被他的这番言语深为打动,极其看重,就安排他随侍左右,还称呼耶律楚材为“吾图撒合里”,而不直呼其名!“吾图撒合里”,蒙古语的意思是为“长髯人”。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学问高深、品行端正,官至尚书右丞 治弓用匠 治国用儒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己卯夏六月,元太祖西征回回国。出征之前,举行誓师仪式。这一天,突然天降大雪,累积三尺,太祖大为犹疑,耶律楚材劝慰说:“冬天之神,名为玄冥,其凛冽气象,出现于盛夏,这是克敌致胜的象征!”一席话坚定了元太祖西征的决心。 庚辰(1220年)冬天,天空中突然响起雷鸣之声,元太祖再次询问,是何征兆?耶律楚材回答说:“这预示着回回国主(回鹘王梭里檀)必当死于荒郊野外。”不久,耶律楚材的预言得到验证。夏国有一个人名叫常八斤,以善造弓而见知于元太祖,因此,常常以专长自夸说:“国家正是重用武人之际,耶律楚材一介儒生,有何用处?”耶律楚材不卑不亢地回应说:“治弓尚且须用弓匠,有为于天下者怎可不用治理天下的大匠呢?”太祖听闻之后非常高兴,耶律楚材日渐得到亲近和重用。 西域人中通晓历法之人上奏说,五月十五日夜晚,会发生月蚀,耶律楚材却说:“不会。”最终果然没有发生月蚀。第二年十月,耶律楚材预言此月当发生月蚀,而西域人却说不会!到了日期,果然发生八分月蚀。 壬午(1222年)八月,长星(古星名。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出现在西方,耶律楚材说:“女真国主(指金国)将有变动。”第二年(1223年),金宣宗完颜珣果然病死于南京开封府。元太祖每次征讨,必命耶律楚材占卜,太祖也亲自烧灼羊胛,来验证符应。太祖还指着耶律楚材对窝阔台说:“此人是上天赐予我家的。以后但凡军国庶政,都当全部委托于他。” 甲申年(1224年),元太祖远征至东印度,驻跸于铁门关,有一只头上长角的神兽,形壮如鹿而尾巴似马,身上绿色,会说人话,对侍卫者说:“你们的君主应当早一点班师回去。”太祖询问耶律楚材,他回答说:“这是瑞兽,它的名字叫角端,能说四方语言,喜好生灵,厌恶杀戮,这是上天降下符应以告知陛下。陛下乃上天的嫡长子,天下之人,都是陛下子民,希望您能够上承天心,成全万民之命。”太祖听后,即日就命令班师。 丙戌年(1226年)冬天,耶律楚材随从元太祖攻取了灵武,诸将纷纷掠取子女金帛,惟独耶律楚材收取遗留的书籍及药材大黄。不久,士卒染病,军中瘟疫流行,得到大黄治疗后很快就病愈了。元太祖自从经营西方国土以来,对于国家制度还没有来得及制定,因此,各州郡长官和吏属,生杀任意,甚至抢掠人家的妻女,夺取财物,兼并土地田亩。燕蓟留后长官(史称“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石抹咸得卜,尤其贪婪暴虐,常常杀人盈市。耶律楚材听说后为之悲愤不已,甚至流下眼泪,他立即入朝上奏,请求严厉禁止各州郡的这种滥杀行为!此后,朝廷下诏,如果没有朝廷玺书,不得擅自征发民力;囚徒如果罪刑应当大辟者,必须等待上报获准,违背者则罪至死刑!于是,贪婪暴虐之风才稍稍得到收敛。 燕地一带多有巨恶大盗,还不到晚上,就明火执仗,拉着牛车直接来到富裕人家,强取其财物,不给则直接杀人。当时,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正在以皇子(身份)监国,听说这样的事后,派遣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偕同耶律楚材前往追究。楚材经过周密询查,知道了这些胆大不法者的姓名,原来都是燕京留守官员的亲属,以及有权有势人家的子弟,耶律楚材将他们全部逮捕下狱。这些人家暗中贿赂中使,中使准备从宽从缓处置他们,而耶律楚材则晓以利害,示以祸福,中使害怕了,听从了耶律楚材的话。案件审理完毕后,耶律楚材将十六名首恶者公开处死,燕地民众这才得到安宁。 
耶律楚材深得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信任 长吏理民 万户总军 己丑(1229年)秋,窝阔台将要即大汗之位,各路蒙古宗族亲王都来集会,但一时尚未形成决议。拖雷为窝阔台的亲兄弟,因此,耶律楚材对拖雷说:“这是宗庙和社稷大计,应该早早决定。”拖雷说:“此事尚未决定,另择日子可以吗?”耶律楚材说:“过了几天就别无吉日了。”于是,马上定策,设立礼仪制度,并禀告亲王察合台说:“大王虽然是兄长,但论地位则是臣子,按礼制应当先拜谒君王。大王一旦先拜,那其他人不敢不拜。”察合台亲王深以为然。等到窝阔台即了大汗之位,察合台亲王率领皇族及臣僚都跪拜于帐下。等到众臣退下,亲王抚慰耶律楚材说:“真是社稷之臣啊。”从此,大蒙古国臣僚见了尊贵的官长,应该实行拜见之礼,从此开始。当时,各国来参加朝会的,多因违犯禁令而应处死者很多,耶律楚材上奏说:“陛下新即位,应当宽宥他们。”窝阔台听从了他的建议。 中原刚刚平定,人民多有误触法网的,而当时的国法却没有赦免的命令。耶律楚材上奏,请求大力宽宥,众臣以为这是迂腐之论!但耶律楚材却力排众议,不慌不忙,从容为窝阔台大汗建言。朝廷为此下诏,自庚寅(1230年)正月初一日之前所犯之事不予追究。耶律楚材还条陈便宜十八件大事颁布天下,大略有:“各郡应当设置官长吏属管理民众,设置万户总领军马,使两者势均力敌,以遏制另一方的骄横不法。中原之地,是国家财政赋税用度的主要来源之地,应当爱抚其地民众,州县长官没有奉上级之命,擅自征收财物或摊派劳役者必须治罪。将公家财物擅自贸易借贷者也必须治罪。蒙古、回鹘、河西各种人等,种地不纳税者治以死罪。负有监督之责而自盗公物者治以死罪。凡是犯了死罪者,应当全部具状阐明理由,申奏待报,然后行刑。各地贡献礼物这一陋规,为害非轻,应当停止禁绝。”窝阔台大汗几乎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唯独贡献一事不允许,还说:“这是他们自愿贡献的,应当听从。”耶律楚材说:“这是蠹害的开端,祸害必由此开始。”大汗说:“但凡爱卿所奏,朕没有不听从的,爱卿难道不能听从朕的一件事吗?” 元太祖时代,几乎每年都在西域征伐,无暇经略治理中原,因此,官吏们大多聚敛自肥,甚至有聚财达数万者,而国库却无储存和积蓄。大汗身边的近臣别迭等人甚至还说:“汉人无补于国,可以全部驱赶他们离开田园,将其作为牧地。”耶律楚材劝阻说:“陛下将要南伐,军需应当有稳定的来源,如果能够公平地厘定中原的地税、商税,加上盐、酒、冶铁、山泽的利税,每年可获得银两五十万两、布帛八万匹、粟米四十余万石,军需就足以得到供给,为何说汉人无补于国呢?”太祖说:“请爱卿为朕试行。”耶律楚材上奏设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是长官和副长官,都全部采用士人,比如陈时可、赵昉(这两人都是耶律楚材本人的金朝文人旧友)等人,都是宽厚仁慈的长者;再扩大开来,在天下范围内网罗合适人选,无论主官还是副官,都用的是省部旧有人员。耶律楚材还不时地向太祖进言,劝说其以周公治理天下和孔子施行教化为例,而且说“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太祖深以为然。蒙元重用文臣,实际上是从耶律楚材开始的。 辛卯(1231年)秋,窝阔台大汗驾临云中,十路征收课税使都将仓廪与籍田以及金帛进陈于御前,全部符合当初上奏的数目。大汗笑着对耶律楚材说:“爱卿不离朕左右,却能使国家用度充足,南(宋)国的大臣,再有和爱卿一样的吗?”耶律楚材回答说:“臣目前在宋国的故旧,都比我贤能,惟臣不才,所以留在燕京,而为陛下所用。”大汗对其谦虚十分嘉许,亲自斟了一大杯酒,赏赐给他。即日拜中书令,事无巨细,都委托他来办理。 当初,各路长官兼领着当地的军民钱谷事务,往往凭恃着豪富和横强,大肆而行不法之事。 针对这种乱象,耶律楚材上奏说:“但凡天下州郡,应当令长吏专门办理民事,万户总管军政,分工后,各司其职,凡是他们所掌管的课税,任何权贵不得侵夺干涉。”又保举维吾尔族大富商田镇海、中书省左丞相粘合重山,与他共同处理政事,这样,一些权贵便愤愤不平。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长官石抹咸得卜因为和耶律楚材有旧怨,尤其疾恨,在蒙古宗王跟前诬陷说:“耶律中书令重用的全部是他的亲旧,其人必有二心,应当奏明大汗杀掉他。”宗王派遣使者上奏于大汗,大汗察觉这是诬陷,责备来使,并将其遣送而回。不久,有僚属告发了石抹咸得卜的不法之事,大汗命耶律楚材审问此案。楚材上奏说:“石抹咸得卜这个人平素十分高傲自大,因此极易招致别人诽谤。国家今日将要用兵南方,他日惩治他也不晚。”大汗私下对侍臣说:“楚材不计较私仇,真是宽厚长者,你们应当效法他。” 宣德路长官、太傅秃花损失了官粮一万余石,凭恃着其功勋旧臣的身份,密奏大汗,请求免罪。大汗问中书令耶律楚材知道此事吗?回答说:“不知。”大汗沉默了很久,才将其喝叱而出,并使人告知中书省,令其赔偿。大汗仍然敕令,今后但凡大小事务,先告知中书,然后再上奏。 中贵(即中官、宦官,古代泛指皇帝宠爱的近臣)可思不花上奏说,请求拨户一万民户,作为开采金银的役夫,并让他们在西域种田与栽植葡萄!大汗诏令,将西京、宣德一带的一万余户强制迁徙,充任此役。耶律楚材说:“先帝有遗诏,山后之民,民风质朴,无异于国人,兵役和赋税,都要依靠他们,无论事务缓急,他们都能为国家所用,不宜轻举妄动。今日国家将要征伐河南,恳请不要残害百姓,来完成这样的劳役。不如将河南之地归附的残民免除死罪,充任此役,而且可以充实山后之地。”大汗批准了他的上奏。 
窝阔台大汗对耶律楚材的才干十分赞许 制止滥杀 大兴文治 壬辰(1232年)春,窝阔台大汗南征,将要渡过黄河,下诏说,逃难之民,但凡来降者一律免死。有人说:“这些人逼急了就投降,一旦情势稍缓,就会逃走,白白资助敌方,不可宽宥。”耶律楚材奏请,制作了数百面旗帜,交给降附之民,使他们回归田园,此举全活民众很多。蒙古国有旧制,但凡攻破城邑时,敌方以弓矢石块相拒者,即视为抗命,一旦攻破城池,必须全部杀掉。汴梁城即将攻下,大将速不台派遣使者禀告说:“金人抗拒坚持了很久,我军多有死伤,城下之日,应当屠城。”耶律楚材紧急上奏说:“我军将士餐风露宿,南征北战几十年,想得到的无非是土地和人民。得到土地而没有民众,有什么用呢!”大汗一时犹豫未决,耶律楚材又说:“技艺奇巧的工匠,家境殷实富足的人家,都集中在这里,如果全部杀了,将一无所获。”大汗认为楚材说得对,下诏说,罪责仅限于金国皇族完颜氏,其余的都不过问。当时,躲避兵灾,居住于汴京者,大约有一百四十七万人。耶律楚材又请派人入城,寻访到孔子的后裔,得到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奏请让其袭封衍圣公,并将孔林宗庙之地交付于他,命其召收太常礼乐学生,还召集当时的著名儒士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人,使他们精研解释九经,并在东宫进讲。耶律楚材还率领各大臣的子孙,研读儒家经典,了解其意义,使他们知晓圣人之道。楚材还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从此,国家文治之风大兴。 河南之地被攻破后,俘虏的军民和缴获的财物很多,但在大军班师回来的途中,逃亡者却十有七八。大汗因此降旨:敢于收留逃亡之民,以及支持和供给逃亡之人者,灭其全家,其所在乡社也连带受处罚。从此,逃亡者不敢在人家屋舍住宿,大多饿死于路上。耶律楚材进谏说:“河南既然平定了,那么其地之民都是陛下赤子,他们逃走又是何故呢?为什么因为一个俘囚之人,就要连累处死几十甚至上百人呢?”大汗豁然醒悟,急忙下诏,废除当初禁今。金亡后,只剩下秦州、巩州等二十余州尚未攻下,耶律楚材上奏说:“过去我国民众逃避罪责的,很多都聚集在这里,因此以死而抗拒,如果答应不杀他们,将不攻自下。”诏命下达后,各城果然都纷纷归降。 甲午(1234年)年,朝廷商议如何核定统计中原一带人民的户口。大臣忽都虎等人建议说,以男丁作为核定户口的标准。耶律楚材反对说:“不行。如果家中男丁逃亡,则国家赋税无法征收,应当以每户为标准核定。”争议了再三,最终还是以每户为标准核定。当时,将相大臣们几乎都把掳掠来的人口,寄留在各郡之下,隐匿不报实际户口。耶律楚材实行户口登记制度后,命令把将相大臣们家中隐匿的人,一律登记为民籍,隐匿不报者即为死罪。 乙未(1235年),朝廷决议,将要西征南伐。有大臣建议,派遣回回人征讨江南,汉人征伐西域,这样做才深得制御之术。耶律楚材曰:“不行。中原、西域,相距太远,未到敌国境内,就已人马疲乏,再加上水土不同,很不适宜,疾病和瘟疫将伴随而生,应当各从其便。”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丙申(1236年)春,各路王公贵戚集会,窝阔台大汗亲自执觞斟酒,赏赐给耶律楚材,并且说:“朕之所以正心诚意,重任爱卿的原因,是受了先帝之命。没有爱卿,则中原不会有今日的局面。朕之所以能够安枕而卧,也是爱卿之力。”西域各国及南宋、高丽使者来朝,言语多有不实之词,大汗指着耶律楚材对他们说:“你们国家有这样的人物吗?”使者们惭愧地说:“没有!大概是神人啊!”大汗说:“你们所说的话,唯独这句话不假,朕想来你们国中确实没有这样的人才。” 
耶律楚材倡导文治,主张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设官置吏 征收贡赋 有一位名叫于元的人,上奏请求发行纸币。耶律楚材说:“金章宗时,最早发行纸币,与铜钱一同流通,主管部门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称其为老钞,最终的结果是,万贯纸币才能兑换一文铜钱。民力困穷,财力枯竭,国家用度也极其匮乏,应当以之为鉴戒。如今印造纸币,应当不要超过万锭。”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年秋天七月的一天,忽都虎献上中原居民的户籍,窝阔台大汗和众大臣商议,拟分割各州县以赏赐各位亲王功臣。耶律楚材说:“分割国土分离民众,极易产生嫌隙,不如多拿些金帛赏赐给诸王勋戚。”大汗说:“已经允诺了,怎么能反悔呢?”楚材说:“如果朝廷设置官吏,征收各地贡赋,年终公布,让他们不要擅自派科征税,可样做可行。”大汗准许了他的计策,从此,核定天下赋税,每两户出丝一斤,以充国家之用;每五户出丝一斤,以供给诸王功臣之用。土地税,中等田地每亩二升半,上等田三升,下等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业税,三十分之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平常赋税既定后,朝议时众大臣以为太轻,耶律楚材说:“就现在核定的这个标准而言,有人也会利用其漏洞而多征,以后,更会有进一步征敛的。从那时看来,今天的这个标准已经够重了。”当时,工匠制造器具,浪费公家财物太多,十之八九中饱私囊,耶律楚材奏请考核,作为定制。 当时,近侍宠臣脱欢上奏,从全国各地征选宫女,命中书省发诏实行,耶律楚材却阻挠着不让发诏,窝阔台大汗大怒。楚材进谏说:“过去刚从各地择选了美女二十八人,足够使命了。今天再次选拔,臣担心这样做太扰民了,因此才反复上奏。”大汗思索很久才说:“可以罢除。”接着,朝廷又想征收民众的母马,楚材说:“中原是种田养蚕之地,不是产马的地区,如果施行,以后必贻害无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重用儒臣 条陈十策 丁酉(1237年)年,耶律楚材上奏说:“制造器物必须要用技艺良好的工匠,而保持前人创下的成就和业绩,则必须要重用儒臣。儒臣对于事业的重要性,如果不经过几十年,恐怕很不容易成功。”窝阔台大汗说:“果然如此的话,可给这样的人授予一定的官职。”楚材说:“不妨一试。”于是,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担任考试官,前往各郡,以经义、词赋、议论为考试内容,分为三科,而且,还鼓励被俘为奴的儒生,让他们也参加考试,其主人藏匿而不让考试者以死罪追责。这样一来,竟然得到儒士大约有四千零三十人,有四分之一的人被解除了他们的奴隶身份。 在此之前,各州郡长官,多借商人银量以偿还官府,利息累积达到本金的几倍,名为“羊羔儿利”,甚至达到使其妻儿卖身为奴仍然难以偿还的程度。耶律楚材上奏后颁布命令,等到本金和利息相等时即停止计息,从此永远成为定制。民间所负债务,由官府代为偿还。而且还统一量衡,刻制符印,定立钞法,核定均输,设置递传,明确驿券,政务大小,初具规范,人民也从繁重的负担中稍稍得到缓解,得以休养生息。 有两名道士互争短长,各立党羽,其中一名诬陷对方的两名手下为逃犯,暗中结交朝中宦官以及通事杨惟忠,将两名手下逮捕后虐待致死。耶律楚材依法将杨惟忠拘禁于狱中。宦官上奏说耶律楚材违犯制度,皇帝大怒,也拘禁了耶律楚材,但不久又后悔了,急命释放。耶律楚材不肯解去捆缚,进而说:“臣居官天子之佐,身负国家政务之托,愧居其位。陛下当初下令拘禁臣子,是怀疑臣有罪,应当明确告示百官,以证明臣的罪在不赦。今日却释放臣,是证明无罪,岂能轻易反复,如小儿游戏一般?如果国家真有大事,将如何处置呢!”众臣都大惊失色。皇帝说:“朕虽然作为帝王,难道没有过失之举吗?”于是,以温和的言语来安慰他。耶律楚材因时上奏了十条时务之策,分别是: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这些都是切合时务之举,得到了全部施行。 太原路转运使吕振、副使刘子振,因贪赃枉法犯下大罪。皇帝责问耶律楚材说:“爱卿极力倡导施行孔子教化,说儒生都为好人,为何却有此等品行卑劣之辈?”耶律楚材回答说:“君父教化臣子,也不想使其陷于不义。三纲五常,这是圣人为正名定分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但凡治理国家者无不遵循,就如天上有日月存在。岂能因为一介匹夫的过失,使万世常行之道惟独在我朝废除呢!”一席话,使皇帝的疑虑才得到解除。 富人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刘廷玉等人,想以一百四十万两白银扑买天下课税(“扑买”是宋元的一种包税制度。宋代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承包者按定额向官府纳税﹐超额的归承包人。元沿宋制﹐但包税范围更加扩大)。耶律楚材说:“这些人都是贪利之徒,他们欺罔上司,虐待下属,为害很大。”请求上奏罢除。还说:“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人们多认为班超之言为平常话语,但千古之下,自有定论。后代获罪被谪之人,才能知道这番话语并不虚妄。” 窝阔台大汗平素嗜好饮酒,每天都要与大臣们酣饮,耶律楚材屡次谏阻,但大汗不听,楚材想了一个办法,指着酒槽铁口进谏说:“酒曲能够腐蚀万物,铁尚且如此,何况人的五脏乎!”大汗若有所悟,对近臣说:“你辈爱君忧国之心,能比上我的‘长髯人’吗?”立即以金帛赏赐楚材,并敕令近臣,每日进酒仅限于三盅。 自从庚寅年核定课税标准,到甲午年平定河南,税额每年都有增加,到了戊戌年,课银增加到一百一十万两。担任译史(吏名,从事笔译,设于州以上官署)一职的安天合者,逢迎侍奉维吾尔族大富商田镇海,他提出让西域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数额增加到二百二十万两。耶律楚材极力辨说进谏,甚至声色俱厉,痛心流涕。大汗说:“你想和他们搏斗吗?”又说:“还是你想为百姓哭呢?姑且试行一下吧。”耶律楚材虽然竭力阻拦,但力不能止,无奈叹息说:“人民的困苦贫穷,将从此开始了!” 耶律楚材曾经与各位王公宴饮,醉卧于车中,被大汗驾临平野时发现。大汗直接来到他的营帐,登上车辆,用手摇撼他。楚材熟睡未醒,正要发怒,谁人在骚扰?忽然睁目一看,始知大汗亲自到了,急忙惊醒,起来谢罪。大汗说:“有酒独醉,难道不想与朕同乐吗?”说完笑着而去。楚材来不及穿衣戴冠,急驰到行宫,大汗又拿出酒,君臣极欢而罢。 耶律楚材主持国事日子久了,他只将所得俸禄分给其亲戚家族,从不曾为他们谋求一官半职。行尚书省长官刘敏说起这些,楚材说:“和睦宗族、友好外亲的大义,只需要以金帛资助他们。如果让其从政而违法,我不能因此而徇私卖恩。” 先朝旧勋 鞠躬尽瘁 辛丑(1241年)年二月三日,窝阔台大汗病重,太医诊脉后无奈地说,脉象已绝。皇后不知怎么办好,急忙召来耶律楚材询问,楚材回答说:“当今我朝受到重任的多非其人,卖官鬻爵,刑律不公,囚禁无辜者多有人在。古人说过,说一句好话也是善行,就连火星也会退避三舍,请求赦免天下囚徒。”皇后想立即施行,楚材说:“非君命不可。”一会儿,大汗苏醒了,耶律楚材上奏,请大赦天下,这时大汗已不能说话了,只能点头表示允许。这天晚上,太医把脉说,脉象复生了,这正是宣读大赦天下的诏书的时候,第二天,大汗果然病愈了。这年冬天的十一月四日,大汗准备出猎,耶律楚材用太乙数(太乙神数是中国古代占卜术的一种)推算后,急切地劝其不可行动,左右都说:“不骑射,无以为乐。”出猎五日后,窝阔台大汗驾崩于行在之所。 皇后乃马真氏临朝称制后,宠信西域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国家政务混乱不堪。奥都剌合蛮以财物贿赂而窃得政务大权,朝中众臣都因为害怕而依附他。耶律楚材却毫不畏惧,面折廷争,敢言人所不敢言,人人都为他感到担心。 癸卯(1243年)五月,荧惑犯房(荧惑犯房在星占中有国君死亡、将相灾殃的含义),耶律楚材上奏说:“国家当有惊扰之事,但最终会无事。”过了没多久,朝廷用兵,因为事起仓卒,进展不利。皇后乃马真便命令遴选心腹之人,授予甲胄,甚至想向西迁都以躲避灾祸。耶律楚材进谏说:“朝廷是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将乱。臣观天道,必然无患。”果然,几日后局势便安定了。乃马真皇后还以天子的印玺和空白纸张,交付奥都剌合蛮,让他自行填写,随意发布。耶律楚材说:“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宪章,今日却想紊乱朝政,臣不敢奉诏。”就这样,在耶律楚材的坚持下,这种荒唐的做法才停止了。乃马真皇后又下旨:“凡是奥都剌合蛮所提出的建议或主张,令史(官名,宋元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不草拟文书者,则断其手。”耶律楚材说:“国家发布典章制度,先帝全部委托于老臣,令史又怎么参与呢?事情如果合理,自当遵奉执行,如不可行,就是死也毫不退避,何况截手呢!”皇后很不高兴。楚材仍然辨论不已,还大声说:“老臣侍奉太祖、太宗三十余年,无负于国,皇后又岂能以无罪而杀臣呢!”乃马真皇后虽然很不满意,但也因为耶律楚材是先朝旧勋,才不得不对其表示敬畏。 甲辰(1244年)年夏天的五月十四日(6月20日),耶律楚材忧愤而死,享年五十五岁。“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流涕,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大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正如其同时代人暮之谦在《中书耶律公挽词》中所言:“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旻。” 乃马真皇后十分哀悼,赐赠了许多财物来办理丧事。 乃马真后遵照其遗愿,将他的遗体运回燕京故里,安葬在耶律楚材生前非常眷恋的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今昆明湖)之滨,与先于他去世的夫人合葬,并为其建庙立像,仪式极为隆重。 此后,还有诬陷耶律楚材的人,说他在相位上时间很久,天下贡赋,多半入于其家。乃马真皇后命令近臣麻里扎覆查验,但见家中只有琴阮(即阮琴,相传为阮咸所制,形似月琴)十余张,以及古今书画、金石和遗留的几千卷文稿而已,并无他物。 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耶律楚材生有两个儿子耶律铉、耶律铸。 耶律铸字成仲,自幼就非常聪敏,善于撰写文章,尤其精于骑射。耶律楚材去世后,继承其父的职务,袭领中书省事,当时年仅二十三岁。耶律铸上书言事说,朝廷应当开放禁令,给人民以自由。于是,他总结历代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中合于当今时宜的,共有八十一条,献于朝廷。 戊午(1258年)年,元宪宗蒙哥大汗南征蜀地,诏命耶律铸统领勇猛刚毅的侍卫军从军护驾,征战过程中屡出奇计,攻下城邑,被大汗赏赐以尚方金锁甲及内厩骢马。 己未(1259年)年,宪宗蒙哥大汗驾崩,阿里不哥反叛,耶律铸撇下妻子儿女不顾,挺身冒险,自北方来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对其忠勇十分嘉许,即日召见,赏赐优厚。中统二年(1261年),拜为中书左丞相。这年冬天,诏命其领兵防御北边,随后,又率其麾下兵马扈从圣驾,在上都以北击败阿里不哥。 至元元年(1264年),加光禄大夫。上奏制定法令三十七章,官民称便。至元二年(1265年),行山东省事。时间不长,就被朝廷征还。元初,祭祀祖先的清庙雅乐,仅有登歌,即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但礼制不全。诏命耶律铸编制宫庭乐舞。至元四年(1267年)春三月,乐舞编成,耶律铸上表请施行,仍请世祖赐名《大成》,世祖诏命说“可以。”六月,改耶律铸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至元五年(1268年),又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至元十年(1273年),又升迁平章军国重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诏命耶律铸监修国史。朝廷每有大事,必须要咨询访问。至元十九年(1282年),又拜为中书左丞相。至元二十年(1283年)冬十月,耶律铸因为“坐不纳职印、妄奏东平人聚谋为逆、间谍幕僚、及党罪囚阿里沙,遂罢免,仍没其家赀之半,徙居山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有子十一人:希征,希勃,希亮,希宽,希素,希固,希周,希光,希逸,淮东宣慰使,其余的名字遗失。至顺元年(1330年),朝廷赠推忠保德宣力佐治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懿宁王,谥文忠。 
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任中书省事,上疏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 风云一旦 竹帛千秋 元代宋子贞在为耶律楚材所撰的《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中说: 国家在大乱之后,天纲断绝,地轴摧折,人理泯灭,所谓再造夫妇之礼,重启父子之义,确实有这样的事。再加上南北政令,经常互相乖张冲突,而出入于朝堂之间,当权执政者又都是各国之人,言语不通,志趣不同,当此之时,耶律楚材公以一介书生孤立于庙堂之上,而想施行其平生所学,这是多么困难的事啊!所幸的是,依赖在上的圣明天子,进谏之议,言听计行,所以耶律楚材才能奋袂直前,努力践行而不顾个人安危。但是,耶律楚材的建议能够实施的,十分之中,还不到二三而已,但天下之人,就已经均受其赐了!如果在这时还要非议他,那么这些人作为人中的一类,则又不知他是何等人! 铭曰: 帝王之兴,辅弼是赖。谁其尸之,不约而会。阿衡返商,尚父归周。风云一旦,竹帛千秋。赤气告祥,龙飞朔野。义师长驱,削平天下。儒服从容,左右弥缝。克諴厥功,惟中令公。令公维何?代掌爕理。太师之孙,文献之子。白璧堂堂,维国之华。帝曰斯人,天赐我家。重明耀离,大命既革。干旋坤转,如再开辟。内外畴咨,付之钧司。吾国吾民,汝翼汝为。公拜稽首,曰敢不力。权舆帝坟,草创人极。郡国相师,以杀为嬉。阴盗赤子,弄兵潢池。涣号一布,捷于风雨。指麾羣雄,圈豹槛虎。贤哲深藏,固拒牢关。潜行公卿,求活草间。随材择用,郁为榱栋。网罗四方,狩麟搜凤。府库填充,粟帛流通。公于是时,萧何关中。台阁讨裁,典章灿焕。公于是时,玄龄贞观。逋俘累累,蔽野僵尸。我燠而寒,我饱而饥。围城惴惴,假息寸晷。我解其缚,我生其死。生息长养,教诲饮食。民到于今,家受其赐。惟天虽高,其监则明。乃祚元子,再秉枢衡。勋在盟府,名昭国史。富贵寿考,哀荣终始。莓莓新阡,浩浩流泉。不朽载传,尚千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