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人间万象
 
甘肃旅游:探秘张掖马蹄寺石窟的神奇(图)
时间:2024/10/12 14:05:12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冯赣勇

由玉屏旅游组织的《游走西北:甘肃与内蒙古行》之旅,在张掖的最后行程分别为:探秘观瞻马蹄寺与游览观光平山湖大峡谷两个著名的风景区。

马蹄寺景区门首(摄影:冯赣勇)

2024年9月18日上午08:50,团队从张掖入住的天鸿酒店出发,在导游张宏斌的带领下,李海军驾驶的大巴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首先来到当天的首个观光景点:马蹄寺石窟。

马蹄寺留影(摄影:张宏斌)

团队换乘景区专用的交通车进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探秘观瞻马蹄寺石窟的神奇,导游张宏斌又特别安排了马蹄寺石窟的一名优秀的解说员赵建蓉,在行程中为大家进行精彩生动的讲解。

远眺马蹄寺石窟(摄影:冯赣勇)

赵建蓉介绍说:马蹄寺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东南80余公里的临松山中,计有北寺、南寺、千佛洞、金塔寺和上、中、下观音洞等处。各处相距数公里至10余公里不等。因山崖石质属粗红砂岩,不便雕刻,故绝大多数为泥塑。我们今天主要观赏的是菩提塔、北寺及千佛洞景区。

与导游和解说员留影(摄影:王珏)

说话之间,我们首先来到了菩提塔景点。这里分别有两座塔,除了大的菩提塔外,小的那座是尊胜塔。它是为了纪念西夏王而建。站在这里仰望前方山间北寺的石窟群异常壮观。

尊胜塔一角(摄影:冯赣勇)

尊胜塔位于马蹄寺景区内的半山腰,塔下围绕着一圈转经筒。只见这里的风光不错,有游客在这里租借裕固族的民族服装拍照。整个马蹄寺景区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而尊胜塔也为景区增添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俯瞰马蹄寺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说到马蹄寺石窟的历史,赵建蓉介绍说:马蹄寺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至今已逾1600多年。晋人郭瑀曾在这里开岩穴隐居讲学,率弟子凿修石窟,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朝和民国等朝代,历代都有造像和绘画,逐步形成了庞大的马蹄寺石窟群体艺术。

仰望岩壁上的石窟(摄影:王珏)

团队离开菩提塔继续驱车驶向山上,来到北寺石窟群的山脚下。赵建蓉介绍说:我们看到的这座庞大石窟群的北寺名曰“普观寺”,位于马蹄山中部坐西向东的红沙石悬崖峭壁上。

马蹄殿(摄影:冯赣勇)

在窟前的平地上原建有马蹄寺院,坡下山坳建有数院厢房。这里有大小窟龛30多个,主要有马蹄殿、站佛殿、三十三天洞、藏佛殿、马王殿、药王殿、坐佛洞等。其中三十三天洞开凿于元代,距地面42米,自下而上共开五层,计21个窟,结构上小下大,宛似宝塔。

天马蹄印迹(摄影:冯赣勇)

在赵建蓉的引领下,首先带大家进入马蹄殿观瞻并解说道:马蹄殿是马蹄寺石窟群中非常重要且具有独特意义的一个洞窟。之所以叫马蹄殿,是因为传说中这里有天马留下的蹄印。而关于“马蹄”之称,最早则源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任和《重修马蹄寺记》。关于其名字的由来有多种传说,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也有说法是藏王格萨尔北征时在这里留下了马蹄印。

殿内的壁画(摄影:冯赣勇)

进入殿内,只见洞窟内部的构造具有明显的古代石窟建筑特色。洞窟的顶部呈拱形,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顶部的压力,保证洞窟的稳定性。四周的墙壁上原本有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刻,但由于历经岁月的侵蚀、自然风化以及历史上的一些人为破坏等因素,部分壁画和雕刻已经有所损毁,但仍能看出其曾经的精美与辉煌。

殿内的佛像(摄影:冯赣勇)

在马蹄殿内还供奉着众多的佛像,这些佛像造型各异、神态庄重,展现了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高超水平。信徒们在这里诵经、礼佛,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意,使得马蹄殿成为了佛教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

站佛殿内的大佛(摄影:王珏)

从马蹄殿出来进入站佛殿。站佛殿是在山体中开凿而成的洞窟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山体岩石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洞窟的空间较大,能够容纳较多的信众和游客进行参观、朝拜等活动。

殿内的唐卡(摄影:冯赣勇)

只见站佛殿内的布局较为规整,以供奉的站佛为中心。佛像高大威严,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其身姿挺拔,面部表情庄重慈祥,展现出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高超水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周边有一些辅助的佛龛、壁画等装饰,共同营造出庄严神圣的宗教氛围。

三十三天石窟留影(摄影:王珏)

从站佛殿出来来到著名的三十三天石窟。它开凿在百米多高的红砂岩壁上,层层叠叠自下而上呈宝塔形排列,共有 7 层。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内部结构复杂,石窟之间通过狭窄的通道和陡峭的楼梯相连。

陡峭的楼梯(摄影:冯赣勇)

沿着楼梯攀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古代。每一层石窟中都供奉着众多的佛像,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祥可亲。在石窟的墙壁上,还保留着一些精美的壁画,虽然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艺术风采

石窟内留影(摄影:蔡琪)

在佛教中,“三十三天”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着佛教的天界。信徒们认为通过朝拜三十三天石窟,可以积累功德,获得福报,最终达到解脱的境界。因此,这里一直是佛教信徒们的朝拜圣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祈福。

从石窟石窗向外看(摄影:冯赣勇)

从外面看,石窟所在的崖壁高耸陡峭,洞窟的入口隐藏在崖壁之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整个石窟群分为上下七层,以内部的通道和石阶相连,布局严谨,结构复杂。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在我国石窟艺术中较为罕见,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石窟内佛像(摄影:冯赣勇)

而进入“三十三天”窟内观瞻,也是一个十分受累不易的过程。由于洞内不仅曲折,而且空间落差低矮,游人在有些地方,只能屈身爬行通过。

石窟外连接通道(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每层之间的通道狭窄而陡峭,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人通过,增加了参观的难度和神秘感。洞窟内的空间大小不一,有的洞窟较为宽敞,可容纳多人,有的则相对狭窄,仅能放置一尊佛像。

石窟内佛像雕塑(摄影:冯赣勇)

然而进入石窟内你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其石窟内保存了大量的佛像雕塑,造型各异、神态逼真。佛像的塑造手法细腻,面部表情丰富,衣纹流畅自然,体现了古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石窟内低矮的通道(摄影:冯赣勇)

其中,一些佛像的造型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反映了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石窟内释迦摩尼像(摄影:冯赣勇)

不仅如此,洞窟内的壁画艺术更是丰富多彩,其题材广泛,包括佛教故事、经变图、供养人画像等。壁画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场景描绘细腻,为研究古代佛教艺术、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石窟上的三世佛殿(摄影:冯赣勇)

总之,三十三天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精湛的艺术创作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成为了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之一,对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历史文化、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千佛洞留影(摄影:张宏斌)

团队最后来到马蹄寺的千佛洞。这里位于马蹄寺东北约 7 华里处,窟龛开凿在马蹄河西岸陡峭的崖壁上。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抬头望去,只见悬崖峭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窟,令人叹为观止。

千佛洞佛窟一角(摄影:冯赣勇)

进入千佛洞,只见这些洞窟依山崖形势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和中段以佛窟为主,北段为浮雕塔林。由于一些洞窟正在维护中,故此目前只开放了其中的一部分。

仰望药师殿(摄影:冯赣勇)

走进其中开放的洞窟内,能够看到里面的佛像栩栩如生,壁画色彩斑斓,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特别是通往药师殿的通道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段,近乎 90 度垂直,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真的有一种攀岩的感觉。

千佛洞内留影(摄影:蔡琪)

在马蹄寺探秘观瞻的过程中,人们还能在此感受到马蹄寺浓厚的宗教氛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景区内有许多身着传统服饰的裕固族人民,他们的歌声悠扬嘹亮,为这片圣地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裕固族的特色美食,如手抓羊肉、青稞酒等,让人大饱口福。团队圆满结束了马蹄寺石窟的探秘行程,前往下一个景点平山湖大峡谷继续观光。(图文:冯赣勇)


责任编辑:米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甘肃旅游:探秘张掖马蹄寺石窟的神
2 湖北襄阳:“接水盆”蝶变“国潮街
3 湖北襄阳古城:守护“根”与“魂”
4 ​2024年东城区重阳交响音乐会
5 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整体面
6 图∣中华诗苑:山翁《七绝•礁石》
7 安徽巩店镇多举措开展残疾人基本状
8 节日里的温暖——医疗辅助志愿者为
9 爱心汇聚 西楼村的重阳节更精彩
10 2024第五届紫荆花诗歌大赛入选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