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稿】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 10月7日讯(记者 悦 声) 茨淮新河白鹭飞,繁花流水鱼虾肥 ......
说的就是安徽阚疃 。 对了,“阚疃”汉语拼音为kàn tuǎn 阚疃科普文化基地将面向社会开放 阚疃科普文化基地,将于11月面向社会开放,接待各方游客。 位于安徽省利辛县的阚疃镇的“阚疃科普文化基地”,是一个集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该基地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向游客展示阚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成就,旨在提升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科学素养。 阚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在此地击败楚军,占领了房钟(今阚疃集)。阚疃自古以来就是淮上形胜之地,地处通衢,水利发达,物产丰饶。阚疃在历史上曾称为“房钟”,因一座巨大的青铜钟而得名,这座钟象征着古镇的繁荣和历史。 阚疃不仅历史悠久,还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著名书法家孙逸久,他是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闻名。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和国际书法大赛中获奖,并为阚疃乃至整个安徽的文化艺术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阚疃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阚疃天主教堂,建于1912年,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阚疃的宗教和文化发展;阴阳城遗址和伍奢冢遗址等古迹,展示了阚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阚疃科普文化基地,通过互动展览、科普活动和历史文化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阚疃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成就。游客可以参观孙逸久书法艺术馆、天主教堂和各种历史遗址,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展示,感受阚疃的独特魅力。 阚疃科普文化基地解说词选: 阚疃啊,它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历史上一直崇文重教、开放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阚疃镇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里的每一个关于阚疃的传说,每一个阚疃故事,都向我们清晰的展示出阚疃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历程。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阚疃的历史背景,还能进一步梳理“阚疃文脉”。 我们在这里可以读到---- 文昌宫碑 (拓片、译文) 历史上的“房钟” 阚疃集的由来 阚泽与阚疃 阚疃集为什么没有姓阚的 净梵寺的钟声 龙虎之地的传说 七十二座庙 七十二眼井 等等、等等 现在请大家请看展板----- 阚疃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那时的阚疃被称为寺庙古城,其中最古老的寺庙当属文昌宫。 春秋时期,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当时阚疃名为“房钟”,房钟之前叫 “寺庙古城”。 北宋时期,阚疃被称为“阚团”,后来改称为“阚疃”。 阚疃的名字与三国时期的阚泽有关,据传三国时期阚泽在此地收留孤儿,垦荒种田,因此得名。这个传奇的故事为阚疃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使其成为了淮北平原南端的一个文化重镇 ...... 阚疃---千百年来的文明文化,是它永恒不变的地理坐标,阚疃的历史始终印刻在这1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也把它们浓缩在了这里。 说起它,就不得不再从阚疃地名说起。 北宋时啊,这里被称为“阚团”,后改称“阚疃”。 清代雍正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33年)阚疃隶属于凤台县丰和乡; 1806年设阚疃巡防外委; 1947年12月设立阚疃县,下辖1个镇7个区; 1921年,中国诞生了共产党,开天辟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 1961年设立阚疃区,下辖4个人民公社; 1992年被阜阳市批准为副县级建制镇; 1965年5月,国务院将阜阳、凤台、蒙城、涡阳四县结合地,合并成立了利辛县,辖54个人民公社,67万人口,国土面积2005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利辛集。由此,古老阚疃镇归属于利辛县;阚疃以崭新的姿态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1997年被11部委批准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1999年经上级批准增加4个居委会; 200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地级亳州市,并将利辛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亳州市管辖;阚疃,又成了亳州地区的阚疃了(但阚疃的根基未移,文脉没断)。 2003年,阚疃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中心建设镇; 2005年阚疃镇新设立3个社区居委会; 阚疃,它的行政区划无论被如何划分,它的时代坐标永远没变,阚疃人的奋发向前的斗志永远没变。 2006年,阚疃被安徽省命名为科技示范乡镇; 2007年,阚疃被批准为安徽省科技创新试点镇和亳州市优秀旅游乡镇; 2008年,阚疃镇被评为亳州市首届文明乡镇...... 2018年,阚疃镇被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省地方志研究院授予“千年古镇”荣誉称号; 2019年,阚疃镇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荣誉称号; 2014年,阚疃获批为国家级中心建制镇。 2023年,阚疃被亳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十强镇; 阚疃镇,先后被评委安徽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个人。 2023年,阚疃被亳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十强镇。

各位嘉宾,请跟我来(讲解员边介绍边缓步移动),这些大都是农村家庭常用的老物件,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你们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