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文化产业
 
咏奇楠沉香 
时间:2024/9/29 17:31:22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温锦胜

微信图片_20240929141936.jpg

咏奇楠沉香  

作者 温锦胜

奇楠沉香韵悠扬,

沉淀煮味雅药王。

袅袅仙烟萦思绪,

幽幽雾气漫心房。

沉檀妙论凝馨远,

瑞霭佳句入画廊。

前世修德三世缘,

今为闻口奇楠香。

温锦胜写作于惠州大亚湾十里银滩2024929

微信图片_20240929141924.jpg

附:沉香历史文化

沉香历史。沉香人类关注沉香已有3000多年,而在中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始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公元502-566年),被列为"上品",在隋唐史料中有丰富的沉香记载,到晚唐及五代则又有了更高度的提升发展。在宋代,好沉香是"一两沉一两金",被喻为"香中之王",香文化发展到了顶峰,"香"已经完全融入社会生活中。此后,用香风气长行,直至明清。到明代,就已变为了"一寸沉一寸金"。

在中国沉香亦被用作各种装饰,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相传关公大意失荆州之后,被吴将俘杀。孙权恐刘备与诸葛亮复仇,派人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意欲嫁祸,曹操知其计谋,又敬关羽忠义,命人以王侯之礼,将沉香木雕刻为关羽的身躯,与首级一同埋葬洛阳城南,即关林所在。

在国外,八世纪的印度传统医学就已有把沉香入药的记载,而圣经旧约则有把沉香提炼成香水的记载。13世纪沉香就已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印度是最早出口沉香的国家之一。

微信图片_20240929141914.jpg

沉香与香道。人类生活在无限的气味之中,经过感性和理性的选择,知道如何应用生活周遭的香料,渐渐地演变成情操教育的一环--香道。这是人类由嗅觉官能的享受到精神层面修身养性的诉求,所产生的一门生活美学。沉香在这个美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香道的定义简单地讲,就是有关"香气的艺术",是将香料所产生的香气、烟形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作品,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

《尚书》之中,就已谈到"香的精神层面",所谓"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又说"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由此可知古人对于香气的阐释,已经不只是物质、官能层面的东西了。

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最为重要和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血脉基因。中国香文化是养性的文化,也是养生的文化。香文化在中国,肇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从晚清开始,由于中国社会的动荡、贫弱,香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在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越发关注的今天,香文化正迫切地回归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本文来源天津日报) 奇楠沉香在较早的有东汉杨孚所著《交州异物志》,该书载:"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是一部奇书,书中分类记载了异境奇物,奇闻逸事及神仙方术等等,其中对香事的记载饶有兴味。

微信图片_20240929141845.jpg

沉香应用:众多医学典籍对沉香的记载 《中国药典》(2000年版): 沉香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本草纲目》:咀嚼甜者气平,辛辣者性热。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名医别录》:薰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薰陆、詹糖去伏尸。鸡舌藿香治霍乱、心痛。枫香治风瘾疹痒毒。

《本草备要》:重、宣、调气补阳,辛苦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怒则气上,能平则下气,能降亦能升。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东垣曰:上至天下至泉,用为使,最相宜。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治心腹疼痛,噤口毒痢,症癖邪恶,冷风麻痹,气痢气淋。

微信图片_20240929141904.jpg

《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调阳、补五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本草衍义》:《经》中止言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余更无治疗。今医家用以保和卫气,为上品药,须极细为佳。今人故多与乌药磨服,走散滞气,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取效,有益无损。

《药性赋》:味辛,气微温,阳也,可升可降。其性暖,故能抑阴助阳,扶补相火;其气辛,故能通天彻地,条达诸气。除转筋霍乱,和噤口泻痢,调呕逆胃翻喘急,止心腹胀满疼痛,破症瘕,疗寒痰,和脾胃,逐鬼疰恶气,及风湿骨节麻痹,皮肤瘙痒结气。

《汤液本草》:气微温,阳也。

《本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能调中壮阳,暖腰膝,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止转筋吐泻。东垣云:能养诸气,上而至天,下而至泉。用为使,最相宜。

微信图片_20240929152645.jpg

《本草新编》:沉香,味辛,气微温,阳也,无毒。入命门。补相火,抑阴助阳,养诸气,通天彻地,治吐泻,引龙雷之火下藏肾宫,安呕逆之气,上通于心脏,乃心肾交接之妙品。又温而不热,可常用以益阳者也。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

《珍》:补右命门。

《本草发挥》:洁古云:辛热纯阳,补右肾命门。

《本草经疏》:沉香禀阳气以生,兼得雨露之精气而结,故其气芬芳,其味辛而无毒。气厚味薄,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本经》疗风水毒肿者,即风毒水肿也,风为阳邪,郁于经络,遇火相煽,则发出诸毒,沉香得雨露之精气,故能解风火之毒,水肿者,脾恶湿而喜燥,辛香入脾而燥湿,则水肿自消。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简误:沉香治冷气、逆气、气郁、气结,殊为要药。然而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

《本草蒙筌》:味辛,气微温。阳也。毒也。坚实沉水,燔极清烈,故名沉香。谟按:《衍义》云:沉香保和卫气,为上品药。今人多与岛药摩服,走散滞气,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取效,有益无损。余药不可方也。

《本草乘雅》:沉,质,香,臭也,盖土爰稼穑,稼穑作甘黍,黍甘而香,故香从甘黍,宜入脾。脾味甘,脾臭香,脾谷黍故也。设土失黄中体,通理用者,咸可夺之,诚脾土之阳分药,方剂之对待法也。上列证名,不待诠释,当判然矣。主清入喉,益人心,即子令母实,若上实下虚,下寒上热,又当顾名思义。如骨节不任,便淋肠闭,亦属具体亡用,第加一转语耳。沉以力行行止为用,奇以力行止为体。体中设用,用中具体,牝牡阴阳,互呈先后,可默会矣。

微信图片_20240929154354.jpg

《药性解》:沉香,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肾、命门二经。主祛恶气,定霍乱,补五脏,益精气,壮元阳。除冷气,破症癖,皮肤瘙痒,皮节不仁。

按:沉香属阳而性沉,多功于下部,命、肾之所由入也。然香剂多燥,未免伤血,心下焦虚寒者宜之,若水脏衰微,相火盛炎者,误用则水益枯而火益烈,祸无极矣。今多以为平和之剂,无损于人,辄用以化气,其不祸人者几希。

《本经逢原》:性温,秉南方纯阳之性,专于化气,诸气郁结不伸者宜之。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摄火归源,主大肠虚秘,小便气淋,及痰涎血出于脾者,为之要药。凡心腹卒痛,霍乱中恶,气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补命门三焦,男子精冷,宜入丸剂。同广藿香、香附,治诸虚寒热;同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同紫苏、白豆蔻,治胃冷呕吐;同茯苓、人参,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门火衰;同广木香、香附,治妇人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转胞不通;同肉苁蓉、麻仁,治大肠虚秘。昔人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丹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但多降少升,气虚不陷人,不可多服。久服每致失气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

微信图片_20240929153609.jpg

《本草求真》:补火、降气,归肾。沉香专入命门,兼入脾。辛苦性温,体重色黑,落水不浮。故书载能下气坠痰;气香能散,故书载能补火暖精壮阳。是以心腹疼痛,禁口毒痢,症癖邪恶,冷风麻痹,气痢气淋,冷字气字宜审。审其病因属虚属寒,俱可用此调治。盖此温而不燥,行而不泄,同藿香、香附,则治诸虚寒热,并妇女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胞转不通;同丁香、肉桂,则治命门火衰;同肉苁蓉、麻仁则治大肠虚秘。古方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滚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但降多升少,气虚下陷者,切忌。

《得配本草》:切要忌火。辛苦,温。入肾与命门。疗下寒上热,消风水肿毒,辟鬼疰,散郁结,下痰气。治吐泻,通经络,祛寒湿。得木香,治胞转不通。佐苁蓉,治大肠虚秘;佐熟地,能纳气归肾。中气虚及阴血衰,水虚火炎者,禁用。

微信图片_20240929153627.jpg

《本草分经》:辛、苦,温。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温中平肝,下气而坠痰涎。降而能升,故又理气调中。阴虚者勿用。

《本草思辨录》:肾中阳虚之人,水上泛而为痰涎,火上升而为喘逆。沉香质坚色黑而沉,故能举在上之水与火,悉摄而返之于肾。其气香性温,则能温肾以理气,即小便气淋,大肠虚闭,亦得以通之,而要非以宣泄为通也。沉香之用以气,虽功在降摄,而凡气分中之病,仍能运转于中而不留滞。若滚痰丸以沉香佐礞石、大黄、黄芩,治实热老痰,则其知沉香也深矣。 薰香防未病,健康养生首选 服药大多是用来治已病之病,而薰香则是防未病之病。调服本性、自我疗疾,它的作用和意义实际上是远大于治病的,一如养生是为了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沉香文化来自百度网络。

责任编辑:温锦胜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2024第五届紫荆花诗歌大赛入选
2 2024第五届紫荆花诗歌大赛入选
3 万顷沙要火了!“桥连两地,商通双
4 惠州重逢的诗意时光
5 咏奇楠沉香 
6 2024第五届紫荆花诗歌大赛入选
7 2024第五届紫荆花诗歌大赛入选
8 2024第五届紫荆花诗歌大赛入选
9 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牵手商丘市睢阳
10 2024第五届紫荆花诗歌大赛入选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