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新闻网 叶芳芳 广州报道 广东是渔业大省。《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924.02万吨,同比增长3.35%,水产养殖产量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今年1—7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493.12万吨,稳中有增,全年有望突破1000万吨大关。 在全球经济低迷之时,广东水产逆势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广东有超过4000公里的海岸线和超过25万的渔业从业者。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以来,农业部大力支持在广东建设广州番禺、汕头南澳、茂名滨海新区、珠海、阳江海陵岛—阳西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广东省实施“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打造汕头、惠州、阳江等5大深远海养殖区,去年重点开建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75个,大大增加了渔业发展活力。
在产量逐年增长的同时,粤式水产的品质也日益提升。公开资料显示,广东已打造了超过10个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和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设有水产智检小站超过100个,“生态绿色疏养”模式已在广东遍地开花。全省近年还建有大小冷库超过2000多座,超过1.4万辆冷藏车行驶在南粤大地,预计到2025年全省冷库容量将突破1000万吨大关。这些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为水产品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联席主席、高级经济师李苑立分析指出,随着高品质水产品产量提升,行销环节非常关键,否则渔业增产商家难增收,产业发展就难以持续。这就需要通过养殖技术创新和流通渠道变革,让高品质水产价格亲民,增强老百姓日常消费的粘性;同时,还要充分依托互联网工具,进一步提 升生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让商家好卖货、消费者好买货。 广佛新增22万平米水产交易中心 广州与佛山是水产养殖规模大市,也是交易流通大市。40多年来,周边已形成了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南海环球水产交易中心、番禺区水产品交易市场、虎门沿江新富民水产批发等交易市场。随着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需求的增长,市场对新型水产交易中心有迫切的需求。 广东知名企业迎海集团抢抓机遇,今年六月利用自有物业进军水产品交易市场,在广佛经济圈核心地段大沥盐步路打造了一个22万平方米的迎海水产品交易中心,市场设置的功能业态齐全,具有水产交易、海鲜批发、美食餐饮、冷链物流、加工研发与贸易五大功能。据悉,这也是目前广佛地区面积最大的水产交易中心。该交易中心距离广州环城高速、佛山一环高速出入口仅3分钟车程,又靠近珠江后航道,可与港口渔船直接接驳运输,并能在40分钟内直达广州白云机场,陆路、水路、航空优势突出。另外,针对传统批发市场停车难的痛点,交易中心设有2万平方米的流动汽车交易区和超过2000个停车位。 据迎海集团总裁李冠桦介绍,临街商铺层高最高达6米,空间大、使用率高,能集销售、办公、展示于一体。在保留传统水产交易市场优点的同时,迎海还推出天然海水和氧气直通商铺服务,延长水产品存活期,注重健康环保。年内还将推出迎海海鲜全球购互联网平台,为商户和客户搭建融合发展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交易的新地标。”李冠桦表示:“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期,为了能与五湖四海的朋友共创大业,将在9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第十届广州国际渔博会上盛大亮相,展厅超过220平方米,位于10.1馆DT1展位,欢迎大家来参观洽谈,迎海用优质的服务与广大客商共享时代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