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提笔撰写这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起高星级宾馆中发生的特大涉外持枪杀人抢劫案时,此案的始作俑者已伏法近30年。但在我的记忆里却久久挥之不去…… 那夜、那枪、那人…… 1 1994年11月23日,天出奇的冷。 傍晚近6时,坐落在上海市东北角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俗称803)大院里,忙碌了一天的干警们正准备回家一享天伦之乐。 
分管全市凶杀案件侦破工作的副总队长王军,突然腾起一股想畅饮一番暧暧身体的强烈愿望,一贯雷厉风行的他不假思索地抓起电话,通知包括时任三支队支队长凌致福在内的一批老同事下班后到总队食堂小酌。 半个小时后,当几位老同事就着几碟颇显寒酸的菜肴,举起酒杯要求王军给今天的聚餐定个“说法”时,王军突然想起今天竟是自己的生日! 于是,老同事们举杯祝愿一饮而尽。 兴奋的王军欣慰地为大家斟满第二杯酒,准备答谢大家祝愿的美意。就在这时,大院里响起了他们非常熟悉、非常亲切,但又非常烦的警报声! 无需猜测,肯定又是一起重大血案在召唤他们。 这是一起奇怪的案件: 在上海最早、最著名的开发区四星级的虹桥宾馆中,居然有人胆敢在朗朗乾坤之下,开枪杀人抢劫!简直令人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被害人系韩国三湖物产株式会社食品事业本部综合研究所代理李相奉先生,是由韩经上海入境,然后准备转赴山东威海市。李上午10:30分甫抵上海,由旅行社导游裘小姐接机后陪同在宾馆办理了入住手续,旋即去外滩拍照游玩,下午16:45分左右独身返回宾馆。 傍晚时分,14楼的服务员开始整理入睡房间,通俗说叫“做夜房”。她先做15楼,尔后到14楼,做完1407房间后,便走向1408房,此时大约在18:30分左右。她走到1408房门口时,只觉得有一股冷风从房门的底下窜出来。她想,可能客人抽烟开窗,便敲了敲门,又按了一下门铃,却没有反应。她就用钥匙开启了房门。房间内没有开灯,黑黑的,唯有窗外透入一点暗光。她打开灯,只见玻璃窗敲碎,寒风吹刮着白色窗帘,窗帘旁有一摊血迹,再一看床上也有血迹,稍一低头,她大惊失色,只见一个人倒在两床之间,身上都是血。她惊吓之下,奔出房间。立即打电话到房务中心,请他们速速与保安部联系。 报警电话几乎同时在“803”和长宁公安分局响起。涉外宾馆的涉外血案,案情重大,市公安局副局长易庆瑶、毛瑞康以及享有申城“福尔摩斯”、“侦察儒将”美誉的张声华总队长(后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军副总队长、凌致福支队长迅速率领侦查人员赶到现场。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场:1408号房间内没有发现与李相奉不同的指纹,房门是从里面打开的,难道罪犯与被害人认识?罪犯进入房间后并未立即施暴抢劫,而是与被害人有过一段身体互不干涉的走动活动,难道罪犯能与被害人用朝鲜语交谈?被害人的嘴、手、脚被黄色封箱胶带封、绑着,但手上却有多处玻璃划割伤,房内大玻璃窗已被打碎。如果被害人是被绑前敲碎的玻璃,那么罪犯应直接用枪打死他,还有什么必要封、绑他,如果是被封、绑后敲打的玻璃,他怎么还能有那么大的劲? …… 这是一把奇怪的枪支: 被害人仅胸部左乳头内下方及左耳廓耳轮中段各有一处枪弹伤,可是现场却捡获1枚弹头2枚弹壳、4发子弹,其中2发子弹底部有撞针撞击的痕迹。可怎么射击时竟然一会是响弹、一会是臭弹、一会有退出了子弹?难道罪犯实施杀人抢劫前竟然连枪都不检查? 令人奇怪的是这枪声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听到。就连碎玻璃从14楼飞落下去,也没有被人引起注意。因为1408房底下正好是餐厅。那时正是晚饭开张的时候,一则声音嘈杂,二则餐厅里经常有敲碎啤酒瓶子的情况,有人听到碎玻璃声还以为又敲碎啤酒瓶了,所以根本不在意。再说那枪声与碎玻璃声响相差不了多少时间,且又是一响,就像放鞭炮,稍纵即逝,因此没有人能辨别手枪的声音。罪犯杀人行劫后身上沾着大量血迹未在房内清洗,先从消防通道下到12楼,并在12楼通道门上留下一枚血掌纹,然后,从12楼乘电梯下到底楼,堂而皇之地穿越大堂走出门去,大堂内的职员未离开过岗位,保安人员未离开过岗位,大门口的门卫侍应生未离开过岗位,可是竟无一人发现这个满身血迹的罪犯? 是罪犯用了隐身术,还是这些职员们都吃了迷魂药? 据陪同李相奉的旅行社导游裘小姐回忆道:李相奉携一只古铜色小型密码箱,还有一架尼康相机。与他一起用餐时,看到他随身携带的钱包里有不少美元和韩币,具体数目不清。经公安机关与李相奉亲属联系,证实了这些财物确系李相奉抵沪所携带,然而李相奉被枪杀后,这些财物荡然无存,由此证明这些财物已被案犯劫走。 此外,还有一件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在被害人入住的1408房隔开电梯间对面的1419室,11月21日,入住过一位与被害人完全同姓同名的韩国商人李相奉,11月22日退房离沪前往湖北黄石市。此李与彼李不但同姓同名,而且从身材到年龄到外貌,居然均颇相像,简直巧天下之大合。 同姓同名,同宾馆同层楼、同是韩国客人,同是在沪过境……如此之多的相同,难道仅是巧合?会不会是杀手杀错了人? 2 血案震动了上海滩! 上海市委、市府的领导闻讯后也来电关心询问。时任刑侦总队名闻遐迩的痕迹工程师明德茂赶到现场后,立即仔细斟查。根据检获的弹壳和子弹,他发表意见道:“此案使用的枪支系云南地区的,据云南省厅来电告知,这支编号的枪是两年前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县轩岗乡党委副书记所丢失的。” “11·23”专案组成立,由张声华亲自指挥,凌致福率领全队人员参与侦破。 
现场情况毋须赘述,勘查、访问结束后,案情分析会连夜立即召开。在详尽听取了各路侦技人员的工作汇报后,张声华总队长总结分析道: ——此案决非职业杀手所为,因为职业杀手决不会使用射击时反复卡壳的劣质枪支,即使为掩饰身份而使用此类枪支,作案前也必然会检查保养,职业杀手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作赌注。而且如果是职业杀手作案,根本不会与被害人交谈,更不会徒手搏斗; ——此案性质可定为杀人抢劫,而且流窜作案可能性为大,罪犯是在被害人到达上海后发现并尾随跟踪的,罪犯入室后未立即行劫施暴,可能是惧怕开枪引起巨大响声。持枪行凶后洗劫被害人财物,就说明其作案目的显然是劫财; ——作案用枪支虽然是在云南毗邻缅甸的边境地区被盗。但作案人不可能是该地区人,因为当地经济文化落后,当地人不可能敢于大白天堂皇无忌地闯入四星级的豪华宾馆,而且如果闯入一定会引起宾馆职员的注意; ——作案人也不可能是上海本地人,考虑到案犯可能曾与被害人交谈过这一因素,案犯为东北的朝鲜族人或懂朝鲜语的汉族人可能性最大; ——根据被害人到沪后活动均坐出租车却被跟踪的情况,罪犯很可能也是坐出租车尾随至宾馆;作案后满身血迹,必然也是选择坐出租车迅速逃离现场,而且,为了清洗血迹,罪犯有可能再入住其它宾馆或旅社,然后潜逃离沪:…… 综合血案的各种情况,在王军副总队长的具体指挥下,以三支队为骨干的专案侦察力量,集结于市公安局指挥大楼1301室,以便随时听取市局领导的指示和汇报工作,然后迅速展开大规模的侦察工作: 11月24日,明德茂和技术员顾耀明于当天下午2点飞抵昆明,在云南省公安厅同行的协助下,查到作案枪号是:28076557,持枪人是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县(2010年7月12日,更名为芒市)轩岗乡党委副书记李忠发配发的五四式手枪。据潞西县公安局介绍,1992年10月28日,李下班回家,发现挂在墙上的手枪(连同枪套和8发子弹)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显然被人偷了,公安机关曾全力侦察,可一直没有破案,这把手枪始终没有着落。 对在宾馆周围经常与韩国人接触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人。尤其是其中的朝鲜族人,逐个进行调查,查证他们是否有作案动机、条件、时间; 在全市出租车业发动排查,要求每个出租车驾驶员回忆:11月23日,是否曾尾随他人出租车去发案宾馆,是否载过从发案宾馆出来身染血迹的疑犯; 三支队探长顾智敏偕侦查员顾崧立即飞赴湖北黄石,对与被害人同姓名的李相奉开展调查,重点查清该李在韩国或中国大陆是否与他人有经济纠葛,恩怨仇隙,是否在来沪途中或到沪活动期间露过巨财,在沪期间是否有被人尾随跟踪等反常情况; 在发案地宾馆内部展开调查,查宾馆开业以来因故被开除可能报复的员工,查宾馆内部与云南失枪地有联系的员工,查宾馆长包房客人中经济窘迫或反常的人; 对现场遗留的罪犯作案工具之一,黄色封箱胶带进行鉴定调查,一方面鉴明生产地,一方面在全国收集同类产品样品,然后核对甄别。 …… 3 侦破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枯燥无味的。 在全市公安机关的全力配合下,年已半百的支队长凌致福率领下: ——查遍了全市出租汽车公司3万多辆出租车汽车,却没有一个司机反映在案发时间接载过身染血迹的疑犯,亦没有尾随他车去过发案宾馆; ——清查了全市宾馆、旅社,摘抄下11月22日、23日在沪住宿的客人名单,共达14659人,然后制成卡片,输入电脑; ——排查了1989年以年来,作案特点类似本案的抢劫前科人员,其中本市的立即查证有无作案条件,外地的逐一发函调查,却无一人具备条件; ——从全国各地收集了黄色封箱胶带样品197种,通过采用ATR红外谱图像和电镜检测,竟然无一种与现场遗留物吻合。对现场遗留胶带进行检测鉴定分析后确定,该物系非正规生产厂家生产之劣质产品,无法寻找其产地; ——排出了居住在宾馆周边地区经常与宾馆内韩国人接触的东北籍人(包括朝鲜族人)数十名,经侦查全部排除嫌疑; ——宾馆开业以来共被开除员工计21名,经查无一人具备作案时间。查遍宾馆数百名员工。无一人与云南德宏州潞西县失枪地有任何联系。查宾馆100多名长包房人员,亦全部排除嫌疑; ——对血案中被劫走的密码箱、照相机、韩国护照、维萨信用卡以及美元、韩币,在全市范围密切控赃,并请求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协助控赃。可这些失物却如泥牛入海杳无踪迹; ——赴湖北黄石的侦查员传回信息,经对另一位李相奉调查,不存在杀错人的可能,韩国方面传来的信息,则证明两个李相奉均无仇家,不可能被仇杀…… 全力以赴、日以继夜的艰辛侦查一无所获,自然令人沮丧。但是侦查情况进一步表明,血案的性质为流窜作案更加确定无疑。也就是说,罪犯是流窜来沪,他对被害人是遇见后即起歹意或起歹意后经过不长时间的预谋便行作案。 这一性质的确定,意味着侦查工作将更趋艰难。因为枪是在云南失窃的,云南当地人却不太可能作此案,那么便可能是外省市窃枪者或者买枪人作案;可能,窃枪者是谁尚不得而知,又如何去查买枪者?何况,要失窃后整整两多的年时间里,这把枪是否会被反复转转卖、出现多个卖主与买主呢? 刑侦总队为此案多次召集各分、县局、业务处刑侦队长及专家会议,反复分析讨论后一致认为血案侦破的突破点:一是查枪是如何失窃的,必须查出窃枪者;二是查发案期间交叉留宿上海宾馆、旅社的外地可疑人员。鉴于此案的流窜性质和留宿客人数量过大,必须依靠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走刑侦大协作之路。 方略既定后,王军副总队长飞赴北京,向公安部刑侦局汇报了侦破工作的情况及设想,经刑侦局领导同意,决定邀请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公安刑侦部门领导到沪,召开专案会议。 1994年12月15日至16日,公安部刑侦局大案处处长、大侦探乌国庆(正局级侦查员)召集京、津、吉、辽、黑、陕、苏、赣、浙、皖、闽、粤、桂、琼、滇等16个省级公安刑侦处长、技术科长群贤毕至云集上海,全国公安刑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个案专案协作侦破会议,在公安部队刑侦领导主持下召开。上海刑侦总队汇报案情,分发要求各地协查人员名单后,各路刑侦高手,专家畅抒高见、交流信息,提出了不少侦破血案的崭新思路。虹桥宾馆枪杀案不得不成为全国大协作侦破的重大案件。
会议一致认为,“11·23”血案的侦察重点仍是那把失窃两年后被用来杀人的“五四”式手枪,必须从枪查人! 4 一下云南: 明德茂来到潞西县轩岗乡,找到失枪枪主原乡党委副书记,确定其所失窃之枪就是上海血案凶枪无疑。尔后,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复勘了枪支失窃现场。 现场位于该乡政府大院,此地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四周多山,外省市人如无亲朋,显然不会贸然而来;失枪地是枪主宿舍,位于大院之内,外省市人更不可能随意进入。 据枪主介绍,发现失窃是1992年10月28日下午,因此推断窃枪时间应是上午。明工程师分析了失枪时间、地点的特殊性后,敏锐地判断:窃枪贼一定是熟悉情况的当地人! 英雄所见略同,当地公安机关当时也是如此判断并展开侦查,惜乎久侦未破,了无线索。 二下云南: 1994年12月21日,根据大协作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王军率专案组飞赴云南失枪地,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重新对窃枪案展开侦查。遗憾的是,案发后当地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访问、侦查所形成的原始资料已在一场火灾中付之一炬。 于是一切重新生开始,现场斟查、现场访问、排查嫌疑人员、逐个甄别查证…… 当地警方同行见到大上海的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居然亲自勘查现场,亲自调查访问,非常钦佩,纷纷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协同破案。再度访问枪主,发现其报称失窃时间有疑问,10月28日上午,其并未使用过枪支,因此将失窃时间重新推断为10月27日夜11:30分至10月28日下午4:00许。 由于语言不通,侦查相当艰难,幸得当地警方鼎力相助,总算对排查出的嫌疑人员全部查证,可依然未能发现窃枪重大嫌疑人。 二下云南铩羽而归,但专案组从当地带回了894名失枪期间,到过当地或与当地有密切联系的各省市人员名单,以便回沪后分头查证;另请求当地警方围绕枪主的关系再查嫌疑人。 三下云南: 1995年8月下旬,云南警方通知专案组,发现一重大嫌疑人。 8月29日,三支队副支队长毛立章率顾智敏等专案组成员再赴云南。经侦查,嫌疑人妻子与枪主妻子系同事,两家关系较密切,后嫌疑人因违法行为被枪主处理,遂怀恨在心,有报复枪主之动机,据情报反映,嫌疑人在枪主失枪后潜逃入缅。 无疑,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而且枪主也确实因为失枪而受组织处理被免去了党委副书记职务。 于是,专案组与当地警方联手设计方案,准备捕捉嫌疑人到案审查。 无巧不成书的是,正当警方准备实施“引君入瓮”行动时,嫌疑人竟不请自来潜入境内,于是被传讯后带回上海深入调查。 经过讯问和多方查证,嫌疑入虽然有作案动机和条件,但却无作案时间。线索再次中断。 四下云南: 然而,专案组的刑警们并未气馁,经研究分析后,他们决定扩大侦察范围再度大海捞针。1995年9月26日,专案组成员再赴云南,与当地警方交流情况分析案情后,决定以失枪为中心,扩大辐射范围和时间,再调查失枪时间后到达过当地周边地区的外省市人员。 于是,轩岗乡周边城镇的旅社里,再度频繁出现刑警们的身影,他们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翻找着两年前的住宿登记表,摘抄着全国各地来此经商旅游的客人名单,而他们自己却对边陲秀丽景色视若无睹,除了侦查还是侦查。 虽然,又摘抄到一部分住宿客人名单,可由于不少旅社未保存两年前的登记资料,以致未能穷尽范围。血案侦破后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缺憾,如果登记资料妥善保存,也许破案时间就能提前。 专案组再度无功而返打道回沪。 五下云南: 1995年10月底,云南警方再度传来信息,又发现一名重大嫌疑人。 专案组获悉后火速五赴云南。 据当地羁押场所一名在押犯揭发:轩岗乡有一医生嗜赌,在押犯入狱前,亦即窃枪案案发后,在押犯与医生等人在医生家赌博时,医生半途去枕下取钱,在押犯发现枕下赫然放着一把“五·四”式手枪! 专案组刑警们闻之欣喜若狂,失枪时间与在押犯发现医生藏有枪支的时间吻合,医生进入失枪现场的条件具备。也许老天有眼,盗枪犯就是他了!由于医生另具特殊的民族政策身份,对其开展调查颇为棘手,既难以正面接触,更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但困难是难不倒刑警的。他们通过多种方法,终于艰难地同时也是失望地查清了医生那把手枪的来龙去脉。 原来,医生的枪是在窃枪案发后从缅甸人手上借来,玩耍一段时间后,该枪又还给了缅甸人,而缅甸人早在枪案发生前便已拥有这把枪。真是令人沮丧的事实真相,对于侦查员们初闻枪讯时的喜悦和亟盼破案之情,无疑是一次残酷的重击! 窃枪贼,你在哪里? 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是1996年。 “11·23”血案像一只硕大的秤砣,压得“803”的刑警们提不起精神来。 “11·23”血案又像一块心病,生在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朱达人的心头,每当新年招待会遇见韩国驻沪总领事庆昌宪先生时,这块心病便会发作。 “11·23”血案对于凌致福来说,更像是刻在脸上的耻辱! 可是,为什么就查不出来呢?为什么?为什么…… 1996年4月,全国再度开展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在全市公安“严打”动员,大会上,朱达人局长要求将“11·23”血案列为重点侦察攻坚案,不破此案,势不收兵。 朱局长的话重重地叩击着凌致福的心扉。 五下云南,办案经费已花去近40万元,案子却没有起色,盗枪的人却没有找到,更不要说凶手的影子在何方。 他经常宴思苦想,向什么方向去找失枪呢? 在云南边陲这个特殊地域环境中,枪主为什么要枪?因为他要参加缉毒行动,要打击毒贩,保护自己。 罪犯为什么要窃枪?因为他要败毒,要在贩毒活动中对抗法律,保护自己。 枪——毒,毒——枪,为什么不从败毒中去找枪呢? 豁然开朗喜不自禁的凌致福像个老顽童,拖着王军副总队长蹭蹭蹭直奔张声华总队长办公室。一开口,竟然不谋而合张总、王总也想到了这点上。 5月7日,凌致福携带10万元经费和毛立章等6人飞赴昆明,再从昆明到德宏直至潞西。 当地警方的战友初见年已半百的凌致福,不禁被上海警方的破案恒心深深感动,他们纷纷表示,只要上海警方有求,任何工作他们一定做好,何况枪案是当地的案件。其实,云南警方对侦破毒品案子具有相当经验,且“眼线”又多,只是经费有限,以彼时潞西县公安局为例,一年只有1万元破案经费,只要有钞票,他们还是很有办法的。凌致福带了10万元,“财大气粗”,且又爽朗豪气,深得当地公安人员的尊敬。 凌致福将自己的想法与同行一交流,立即大获赞同。潞西县公安局分管缉毒工作中,凡发现毒贩有同类枪者,以查枪为主,缉毒为辅。 5月18日,潞西县公安局缉毒队获悉,目前正在境外的毒、枪双料贩子张金绍,近日欲武装贩毒。“枪贩子?”凌致福闻讯心中一动,“会不会被窃的那枪也是他贩出的呢?”于是,他立即与缉毒队商议后决定马上派员深入虎穴,以枪支买卖为诱饵,求张金绍入境交易。 然而,张金绍是个老奸巨滑的家伙。虽然他对枪支生意馋涎欲滴,但却异常小心谨慎,不明确答复是否入境交易。暗中,张却派人反复刺探,企图摸清我方底细。 于是,5月18日后的竟然音讯杳无。 专案组干警多人因在当地用水不习惯,且年纪不饶人,连日四处侦查联络,已有支撑不下之感觉,可一想血案不破决不收兵。 5月23日,凌致福送走3名手下后终于迎来喜讯,张交代94年11月曾将一支“五·四”式手枪以2000元价格转卖给一名叫许庆国的沈阳人,许自称在内地公司当翻译会日语、朝语。1995年7月,(距离虹桥宾馆枪杀案过去8个月后),许庆国曾打电话给张金绍,说子弹打野兔用完了,能否再提供一点……枪支来源则上从轩岗乡毗领的风平乡老村郎小四手中,以350元购得。 至此,“11·23”血案凶犯已初露端倪,但究竟失枪是否凶枪尚待追查。为不让六度赴滇的上海同行再像前两次那样空欢喜一场,当地警方决定封锁消息,只对凌致福吐露了一句“有点像了”。 这句撩人心痒的话,撩得凌致福坐卧不宁茶饭无心,于是他一天数次地去当地警方打探消息,但得到的除了微笑还是微笑。 郎小四到案后装疯卖傻坚不吐实,外围调查发现其曾有一女友在窃枪案发时居住在乡政府大院。可是,就像冥冥中要为破案设置障碍似的,该女已于一年前因失恋自杀身亡,无法开口证实郎小四是否具有窃枪作案时间和条件。 当地警方比凌致福更心急火燎,到了笼里的“死老虎”降不服,还有什么脸见上海同行?于是,他们不断改变审讯策略,加大审讯力度。7天后的5月31日,郎小四终于全线崩溃,交代了于92年10月27日深夜,在送女友入室后返经枪主房间时,见枪挂在墙壁上,即起盗意,使用竹竽将枪盗走,然后卖给张金绍的犯罪事实。 凌致福获此特大喜讯后,立即与上海联系,要求从血案发生时留宿上海的14659人中,查找是否有“许庆国”其人。 毛立章接电后,立即亲自翻查表格档卡,在“辽宁省”档第6张上,“许庆国”赫然在册!94年11月23日,在上海火车站附近一宾馆入住登记过! 凌致福悬了一年半的那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血案,终于可望告破;亡灵,终于可以告慰了。 6 1996年6月2日傍晚,病体恹恹却精神振奋的凌致福得胜班师回朝。 6月3日。张声华亲自主持会议,部署追捕许庆国行动方案,决定兵发四路。 第一路,为主攻方向沈阳,由王军率凌致福、毛立章等5人前往; 第二路,去山东烟台,据侦查许庆国现在烟台的某公司工作; 第三路,去窃枪案发生地布控,以防许庆国被惊动后从其熟悉的当地28个卡口潜逃出境入缅; 第四路,留守上海,但随时准备出击海南,因为据张金绍交代,许在海南有关系,但具体地址不详。 6月5日,追捕组到达沈阳后,在沈阳警方鼎力支持下,许庆国的家被秘密控制起来,但整整4天没有发现许庆国的踪迹。 6月10日上午10时许,侦查获悉许庆国正在家中,沈阳警方立即组织15名特警队员秘密包围许家,考虑到许有手枪,为防止不必要的伤亡,研究制定了数套行动方案。 12:00许,正当行动方案欲实施时,许父从外归家。天赐良机之时,特警队员立即趁势冲入许家,将正龟缩在床上的许庆国擒获,尔后从许家书橱中起获作案凶器“五·四”式手枪。 
随后,又从山东烟台许工作的公司,起获“11·23”血案的照相机等被劫物。 至此,“94·11·23”特大涉外持枪杀人抢劫案,历经4万多里追踪,566天侦查,终于胜利告破。 杀人作案后逍遥达一年半之久的许庆国落入灰灰法网后,虽知末日已临,却犹存侥幸心理,经过数轮对抗、强攻,方于6月17日交代全部犯罪事实。 许庆国,男,朝鲜族人,1971年10月25日生于辽宁沈阳,大专文化,案发时只有23岁,被捉拿归案时也不过25岁。朝鲜族人当然会说朝鲜话,南韩北朝语言基本相似,再说许国庆所上的小学也是朝鲜族小学。所以,一口朝鲜话对许国庆来说当然是轻车熟路。他最终毕业于沈阳市财经学院的大专班。1993年,他在沈阳市剑秋贸易公司既任业务员又兼朝鲜语翻译,然后又在韩国人开的公司里打工,直至枪杀韩国商人李相奉之后,他仍然在山东烟台一家名叫知物产株式会社的韩国人公司里当雇员,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也许在韩国公司的种种遭遇,使他对韩国人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仇视。事后,他坦言,同样是人,而且中国人能力不比韩国人差,可韩国老板就是歧视中国人,收入相差悬殊不说,还有种种不平等待遇。许庆国始终心理不平衡,他一直寻找机会报复韩国人。不想素不相识的韩国商人李相奉莫名被许庆国枪杀。 正是与韩国人经济收入的悬殊,金钱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庆国。他也想发财,想跳出韩国人的公司,独个做生意赚钱。1994年10月,他先去海南,再到云南,想做橡胶生意,可实地考察后,发觉橡胶生意难做,没有胆量铤而走险。在云南瑞丽时,他见翡翠价格相当便宜,又萌生了做翡翠生意的念头,苦于没足够的资金,只能作为旁观者听听说说而已。黔驴技穷的许决心铤而走险,预谋从云南买枪后抢劫巨资,然后自己开公司做翡翠生意。通过朋友关系结识张金绍,便以2000元的价格委托张购买枪支,并给张留下自己的名片和联络地址、方法。 11月中旬,许犯获悉枪已买到后,便赴云南,辗转到达潞西从张手中取得枪后。乘火车从云南到达上海,因在上海火车站未能购得返沈阳的火车票,便欲改乘飞机返沈阳。23日上午,当许欲购机票时,方悟起自己随身携有枪支不能登机,于是欲在虹桥机场寻找目标,抢他一次。当天晚上,他就投宿在机场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里。 翌日——1994年11月23日。震惊全国的第一起高星级宾馆中特大涉外持枪杀人抢劫案就发生在这一天。 上午10时许,许庆国就在虹桥机场“国际到达”、“国内到达”处逗留,他一眼瞄准了11时左右从韩国来的班机。他要将积郁多年地冤恨发泄在韩国人身上。这天天很冷,许庆国穿着皮茄克,戴着皮手套,背着一只旅行包,两眼死死盯住“国际到达”的出口处。 凭着许庆国对韩国人的熟悉,他一眼“铆牢”一个高个子的韩国青年。这个高子青年确是韩国人,35岁,叫李相奉。李相奉就是做一万个梦也不会想到,在他抵达虹桥机场的那一刻,会有一个持枪的魔影紧随于他。这简直就像电影里的杀手跨国界的追杀。丝毫没有一点关系的两个人本该一生一世碰不上面,然而事情就是这么的巧,许庆国像摸彩似地居然摸到李相奉。 李相奉从出口处步出时,旁边有一个小姐相随。这个裘姓小姐是旅行社导游,她是遵领导之命来接机的。许庆国尾随时,听他们用韩语交谈。于此,他确认对方定是韩国人,而且此人看上去气宇不凡,脖子上挂着一只照相机,手里拎着一只拷克箱,看上去很有钱。裘小姐陪同李相奉走向出租车候车处,许庆国尾随不舍。 李相奉第一次到上海,一切都由裘小姐她们的旅行社安排。出租车调度员问裘小姐去哪儿?裘小姐说:“虹桥宾馆。”这4个字被后面的许庆国听得清清楚楚。当李相奉和裘小姐随车而去的那一刻,许庆国也上了车,他怕被人怀疑跟踪别人,便说去银河宾馆。他知道两个宾馆同路,而且同在一个方位,又是近邻,走过去不过二三分钟。许庆国到过上海,对上海的路不是很陌生。 大约11:30分左右,车银河宾馆,许庆国下车后转身走向虹桥宾馆,在虹桥宾馆的大堂里一眼看到裘小姐在陪同李相奉办理住宿登记。他静静地坐在大堂的沙发上,密切关注着李相奉的动静。不一会,裘小姐陪李相奉上楼,房间号是1408。到了房间后,裘小姐对李相奉说已经12点多了,该吃午饭了。李相奉说宾馆的菜太贵还是到外面去吃,于是,裘小姐陪着李相奉下楼,走出宾馆。 许庆国一直坐在沙发里静候,两眼没有离开过电梯走道。他看到李相奉和裘小姐从电梯上出来,走出了宾馆。他知道。李相奉一定会回来,用不着跟踪尾随。他就耐心地在虹桥宾馆的大堂里用目光守候着大门。 李相奉回到宾馆估计在16:30分左右。当许庆国见李相奉独个踏进虹桥宾馆大堂时,不由精神为之一振。他没有离开过一步,在大堂里极为耐心地守候了整整4个小时,可见他犯罪的决心已定。他紧随着李相奉走向电梯口。当他看清李相奉手上的钥匙牌号码是1408时,便登上另一部电梯。这时候,许庆国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手枪已经插在后腰裤带上,弹匣内已压进6发子弹,双手已带好黑皮手套。 到了14楼后,他估计李相奉已经进了房间,便走向1408房敲门。用韩语叫开门后,李先生以为是来客而请其入座,许却破口大骂李。李以为许敲诈钱财,便摸出一美元打发许。许顿时恼羞成怒,用枪柄猛击李头部致李昏迷,并用黄色封箱胶带封李口、绑李手脚,然后开始洗劫财物。 不料,李先生从昏迷中醒来后掐断封箱带,冲至房间大玻璃窗猛砸玻璃以引起注意求救,丧心病狂的许随即开纵队射击,前后共射6枪、2枪射中,致李当场死亡。 洗劫财物后,许从14楼步行12楼,因极度紧张虚脱无法步行,遂从12楼坐电梯下至底楼,然后穿越大堂出门坐出租车离开宾馆。 作案后,许虽然满身血迹。但因其身黑色皮夹克,鲜血色未能明显反映出来,故未能引起宾馆职员及出租车司机注意。 到达上海火车站附近龙门宾馆后,许用自己的证件登记入住,然后用李先生和护照订购当晚上海至沈阳的火车软卧票。 进入客房后,李清洗了身上和血迹。整理了劫物,休息至21:45分许退房离开宾馆,乘火车离沪返沈。 短短几天内,许庆国完成了从人向魔鬼的角色转换,走上了犯下滔天大罪的不归之路。 …… 
1996年6月18日,公安部刑侦局专门发出贺电,祝贺上海警方、云南警方、辽宁警方同心协力,联合侦破了“94·11·23”这起全国高星级宾馆中首起特大涉外持枪杀人抢劫案。 这起高难度大案侦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向“11·23”专案组颁发了集体一等功奖状。
(肖舟 林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