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赛马会的大力支持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自2018年开展香港赛马会助力运动处方师培训项目以来,迄今已举办相关培训32期。3000余名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社区医生和体育系统科教工作者通过培训成为运动处方师。通过培训的运动处方师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服务于医院、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家庭,广受好评。
今年3月,四川地区培训分别由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香港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承办本次培训活动的三个单位均是香港赛马会援建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单位。
“从援建大楼到资助培训全民健身领头雁——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到助力运动处方师培训,香港赛马会前瞻性地把爱的种子播撒到各地,让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之花幸福绽放。”香港赛马会国内体育项目主任顾问任军殷切寄语学员,希望其将体医融合、运动处方的工作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创新突破,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未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体”与“医”的有机结合,成为运动处方的先行先试者。希望各承办单位通过实践培养出体医融合的学术带头人和技能应用型专家,共筑大健康。
学员们表示,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入了解了运动处方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掌握了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更多的人提供专业的运动处方服务,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祝莉介绍,本次培训是我国运动处方师队伍建设进程中的2024四川驿站,参与培训的学员将是四川运动处方的推广应用首发阵容的新生力量。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担的“国家运动处方库”建设项目,结合全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体育、医疗领域的人才、技术,打造运动处方的落地场景“慢病运动干预中心”和“运动健康促进中心”,为运动处方专业人才提供用武之地,为运动处方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保障。这一举措成为四川省在体医融合先行先试中的重要内容。 3月26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祝莉,香港赛马会国内体育项目主任任军,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学会秘书处处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林帅天,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曲伟铭,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继生,四川香港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校长陈晓,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樊正康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结业仪式后,四川地区三站培训活动的承办单位和运动处方领域专家,共同参加了体卫融合工作交流座谈会,共同探讨体卫融合话题、分享实践经验,共建合作机制,共谋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深度研讨,进一步明确了体卫融合的模式与工作方向。大家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运动处方、接受运动处方、信任运动处方、享受运动处方有益身心健康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