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南边是南沙,南沙最南边是万顷沙,正如其名,万顷沙田,碧水蓝天。虽远离市中心,万顷沙却有悠久的历史,1987年撤区建镇,比南沙区的历史都要早近20年。党的十八以来,万顷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优美的水乡生态优势和厚重的农业基础,让万顷沙在南沙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重越来越重。 
(昔日荒滩现在变成了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风景)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万顷沙以打造“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富民新路径。
围绕水乡特色,因地制宜建示范 从2023年开始,南沙区在万顷沙镇十三涌半及以南片区启动一项极富诗意的工程---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项目,示范带覆盖红港村等5个行政村和1个示范圩镇,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是南沙“百千万工程”中极具代表性的示范项目。 据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介绍,按照《广州市“新乡村示范带+”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围绕水乡风情、渔村海韵、疍家文化等岭南特色,规划打造集水产技术科研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在地文化体验、教育科普研学、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于一体,同时又是对外交流合作和滨海运动休闲聚集地的“农科旅商文深度融合”新乡村示范带。目前渔舟唱晚项目改造提升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一条串珠成链的富民示范带即将初见成效。 (示范带上的乐享田园景观)
渔舟唱晚示范带依托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3.94万亩咸淡水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顺水而上,整合了万顷沙沿线的南沙湿地景区、水鸟世界、十九涌渔人码头、新垦渔港、十四涌水产交易中心、海鲜美食街、3000多亩水果采摘体验园等特色节点,串出一条滨海水乡特色休闲线路:渔舟唱晚游客中心(水乡文化展馆)—水岸迎客厅(步行街)—乐享田园—江畔绿洲—十九涌渔人码头—渔唱晚民宿—湿地公园—水鸟世界—美丽渔场—智正农场。沿着这条路线走一圈,时而穿越碧绿田野,时而以舟代车顺水而游,观湿地飞鸟、闻瓜果飘香,吃生猛海鲜,别具一番风情。
激活水乡和田园,串珠成链新示范 渔舟唱晚示范带覆盖5个行政村和1个示范圩镇,全长20多公里,基本串起了万顷沙全镇的特色。位于十四涌灵新大道西侧的“水岸迎客厅”是一条具有水乡特色的步行街区,在这里可乘坐渔舟沿着一涌两岸,从体验疍家水乡生活开始,全方位游览和了解万顷沙。
顺水而下,示范带打造的乐耕田园、江畔绿洲两大结点呈现眼前,规整的家庭小菜园、田间果园、露营草地、农耕研学园、特色民宿等沿线有序分布,经过打造,这里已具备承办音乐节、户外婚礼、篝火晚会等个性化活动功能。 被誉为“羊城新八景”之一的南沙湿地位于示范带中段,面积近万亩,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湿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广州之肾”、珠三角“候鸟天堂”之称。与南沙湿地为邻的是水鸟世界,现有各类水禽类动物38个品种近5000只,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众多,园内建筑以东南亚风情为特色,是广州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羊城新八景”之一的南沙湿地) 示范带上还有水果采摘园、十九涌渔人码头、十四涌水产中心等各类特色节点。串珠成链后,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已经成为来南沙体验岭南水乡、品味疍家文化、品尝粤味食材的新线路。
坚持科技带动,做强特色产业 记者采访中发现,示范带中的省级渔业产业园,面积达3.94万亩,是广东省内最大的连片水产基地之一。因咸淡水交汇,这里诞生了一大批名优特水产品,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南沙青蟹;堪称“蟹中茅台”、闻名海内外的南沙黄油蟹,2023年11月南沙区获评“中国黄油蟹之乡”;这里还有新垦莲藕、葵花鸡、诚一鲜鲩等省级名特优食材。据初步测算,2023年该园区总产值近1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4.8%,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园区已经成为万顷沙乡村振兴的榜样,也带动了周边果蔬生产基地和农场的产品升级,珍珠番石榴、番木瓜、香蕉等果品直供港澳市场。 (渔唱晚生态精品民宿)
示范带还带动了当地新业态发展。记者在体验中看到,原先一到晚上无处住的万顷沙,这两年已经涌现了渔唱晚生态精品民宿、十九涌民宿、菁菁民宿等一批民宿群,今年春节期间,特色民宿一房难求。 随着今年上半年渔舟唱晚示范带阶段性工程完工,万顷沙有望成为大湾区新兴的热门打卡地,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既为富民增收带来新希望,也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探出新路径,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