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无锡12月28日电】(陈晓斌 报道)为让更多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韵味与独特魅力,增强文化素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下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任林海夫妻走进江苏省宜兴市芳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芳庄小学五年级学生展演了“小热昏”非遗文化。
“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曲艺,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佬”。作为一种马路说唱艺术,它“三分卖糖,七分卖唱”。宜兴“任氏梨膏糖”和“小热昏”已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江苏省老字号”。
在小锣开场后,任林海夫妻接着表演了一段说唱《芳庄是个好地方》,并介绍了芳庄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回报家乡。随后,孩子们踊跃上台,尝试敲小锣、打七星板。任老师夫妇手把手教,孩子们初开始小心翼翼,试了几下后,都表演得有模有样了。
当然,最吸引大家的还是现场包梨膏。任老师夫妇先现场展示了制作梨膏糖的过程:先在锅里熬好糖浆,再将熬煮好的梨膏糖浆倒入模具,待冷却一段时间后,进行包装。然后又对包梨膏糖的方法进行了说明。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包的时候也得心应手,一会儿工夫面前就包了一大堆。五年级学生陈光飞讲:“作为一名新市民,今天通过亲手体验,认识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学生仰伊菡告诉大家:“以前从来没有吃过梨膏糖,今天非但亲口品尝,而且还动手包装了,感觉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本次“耕读传家,振兴乡村——跟任老师学做梨膏糖”活动由云泾书友会主办。非遗进校园,可以让更多学生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追求。不少学生表示会把自己包的梨膏糖带回去与同学、父母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