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2023“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本届会议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设置五场平行研讨会、四场专题会议、两场闭门研讨会。1日,专题论坛“故事为桥:青少年与读懂中国”召集人、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胡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读懂中国”的三个层次。他认为,青少年作为读懂中国的新生代力量,应在“双向奔赴”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胡敏认为,“读懂中国”的三个层次包括:首先,中国人自己要“读懂中国”。过去几年中,虽然有许多青少年远赴海外留学深造,但他们更愿意聆听其他国家文化故事,因为表达不足或缺乏充分准备,难以讲述中国的故事。因此,青少年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锐力量,首先应先读懂自己。其次,读懂中国要帮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走近中国,实现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体现“和而不同”。第三个层次,让全世界在一个平台上分享对中国的认知、理解,以促进中国人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层次的“读懂中国”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
胡敏分享了培养青少年故事力的方法。他建议青少年应从风物、习俗、人物、艺术、成就、精神六个方面去了解中国,既包括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也涵盖了现代科技的成就。同时,共情力被认为是培养青少年故事力的关键,应当理解、欣赏和尊重他人,并真实走进他们的内心,引发共鸣,相互吸引。他特别强调青少年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不同宗教、信仰、社会体制、民族的人和谐相处,建立相互的信任,用故事来打动人心,实现“双向奔赴”,成为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我觉得‘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平台,中外文化交流和展示的一个窗口。”
针对青少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胡敏提出了五点建议:读中国故事、看中国故事、写中国故事、讲中国故事、演中国故事。他鼓励青年通过留学、研学、游学等各种形式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互动中真正实现民心相交、相互连接。
据悉,专题论坛“故事为桥:青少年与读懂中国”将于12月3日上午举行。来自教育、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嘉宾汇聚一堂,围绕“青少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培养青少年故事力”、“发挥青少年在‘读懂中国’中的作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