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简单的坚持诠释亲人间的大爱,刘庆梅就是这样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女士。和丈夫组建家庭以来,她义无反顾地照顾其丈夫的智障弟弟,一照顾就是20年。20年来,刘庆梅经历了婆婆的逝世,自己儿子的出生,智障弟弟的走丢,每一件大事面前,她都用瘦小的身躯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让家庭和谐幸福;日常的琐事中,她日复一日细致地照料,让智障弟弟舒适地生活;今后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尽自己所能,无怨无悔照顾弟弟。 
爱屋及乌,成为丈夫的贤内助 刘庆梅,女,45岁,2001年就职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自刘庆梅和丈夫组建家庭以来,就一直和丈夫、家婆在校内生活。 丈夫的弟弟,不幸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当时的她,并没有嫌弃家中有这样一位弟弟,而是觉得作为亲人,想尽自己的努力,为丈夫和家婆减轻家庭负担。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婆婆还在的时候,她和婆婆一起生活,照顾智障弟弟。婆婆离开后,刘庆梅决定继续照顾智障弟弟。她认为,大哥、二哥都有工作要忙,自己在学校,环境比较安全,智障弟弟也习惯了学校的环境,索性就继续留在学校,自己多辛苦一点就行。 20多年前的一个善意之举,她倾尽了毕生的爱,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智障弟弟的幸福人生,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刘庆梅用实际行动诠释何为孝道,不仅为子女树立了榜样,还为全校师生树立典型,给全校师生上了堂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孝之道。 咬牙坚持,度过艰难时刻 2011年,刘庆梅遭受了亲人离开的痛苦,婆婆逝世后,所有照顾的重担也转移到了她身上,当时,她的小孩7岁。生活的艰辛和忙碌并没有压垮她,苦难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印记,笑容和平和时常挂在她的脸上。 每天她的生活就是从帮弟弟整理衣服做饭开始,洗衣、买菜、带孩子、屋里屋外地忙碌着,一刻也没停。弟弟四十多岁了也分不清昼夜,不知冷暖。天亮了,刘庆梅要喊他才会起床;天黑了,刘庆梅还得时刻想着是不是回家了,有没有在外逗留。刘庆梅就像照顾三岁小孩那样照顾他,她的丈夫则要帮他洗澡、擦拭身子。 别人也曾多次问过她“你后悔吗”,只见她害羞地浅笑着:“不后悔,我们都是一家人,我还有力气做就多做点,尽量把他照顾好!”刘庆梅用她的乐观、她的笑容温暖着弟弟,慰藉着丈夫,就如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 2003年,智障弟弟走丢,刘庆梅和家人寝食难安,整整一个礼拜,他们从仙女湖找到了水北镇,想尽了一切办法,为的是找到智障弟弟,生怕出什么意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的帮助下,一位熟识的施工员提供了有力线索,学校院长专门让保卫处派车把走丢的弟弟接回来,刘庆梅非常感激。也是这样的信仰,她想在学校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 亲情无价,照顾家人无怨无悔 现如今,智障弟弟已经48岁,刘庆梅的孩子也上大学了,刘庆梅的生活压力似乎小了,殊不知,照顾一位智障人士需要牺牲很多! 刘庆梅只要是出校门就要带着他,生怕他再次走丢,特别是外出办事时,智障弟弟很容易在电梯里乱跑,刘庆梅担心影响到别人,也担心弟弟的安全,每次都要非常小心地关注他,而智障弟弟似乎也懂她的艰辛和付出,每每看她的眼神里都充满着温情和肯定。 这么多年来,为了保障弟弟的安全,刘庆梅花费了不少精力,自己几乎不敢和别人一样外出游玩。采访时问她,为什么不把弟弟送去福利院或者养老院,她却说,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分开还是会舍不得,自己能照顾就多照顾一点,没有考虑过把他送到别的地方,自己照顾也更安心,可以照顾得更好。 二十年来,七千五百多个日夜,刘庆梅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智障弟弟,用一双辛勤的双手,裁剪出最贴心的保护。这份不离不弃,是世间最质朴、最难能可贵的亲情,也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