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蹄疾步稳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省民族研究所 容炜俊 摘要: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评估、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是成功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事关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局。海南自贸港建设需防范与贸易、投资、税收、金融、数据与网络安全、生态、房地产相关的各类主要风险。评估这些风险,总结其性质特点,在此基础上考虑和推进海南自贸港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增强海南自贸港的开放能力。 关键词:风险防控;自贸港;发展 引言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一步昭示:每一次重大改革、重大进步都伴随着风险挑战。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全新事业,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面临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复杂,准确识别风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正在扬帆远航的海南自贸港来说,只有提高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做到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主动权。 
▲海南自贸港建设。记者容嘉鹏/供图 一、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海南自贸港建设者的最重要任务——风险防控。做好各类风险防控工作,正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凡事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风险,趋利避害,看到“坏处”、解决“难处”、争取“好处”。要坚持风险防控和政策落实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牢牢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安全是发展的重要前提,风险防控是影响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最关键变量,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古人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023年是推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增强重大风险预警预判、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提升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加强重大风险预判预警。看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海南自贸港建设,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底线意识和风险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些,科学预判潜在隐性的风险,及时准确发现苗头性问题和突发事项,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提升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在意识形态、金融、生产等风险防范重点领域,任何一个小疏漏,都有可能引发安全意外。要从严从实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用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和风险预判预警体系,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用切实管用的预案和过硬的措施堵塞漏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精准管控各类风险的能力。 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是使命要求、是政治智慧、更是责任自觉。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能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能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切实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展现更大作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二、抓实风险防控措施 建设安全有序 风险可控的自贸港 对于正在扬帆远航的海南自贸港来说,越是改革开放,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1、强化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代。对于各类风险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风险挑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每一次重大改革、重大进步都伴随着风险挑战,海南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尤为必要。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一时看不清的问题和容易忽视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这就需要海南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防范,提高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风险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 不断优化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扎实做好压力测试。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后,货物、服务、投资、资金、运输、人员等各种要素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的水平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贸港制度和政策体系如何运作以适应高水平开放的需要,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和外部冲击如何识别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封关之前就开始进行压力测试,积累必要的经验。因此,扎实开展压力测试,正是海南积极应对各类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具体举措。 2、提高防控能力,精准应对风险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要练就一身“真本领”。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蹚入深水区,必将面临内部和外部越来越多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有风险挑战并不可怕,只要精准施策,应对得当,就能化危为机。这需要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防范,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难点,坚持做到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对此,海南要以不断提高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风险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防止小风险向重大风险演化,努力使重大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海南可按照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动态评估各领域各项风险点,为开展精准防控奠定基础。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以合理的监管成本实现不发生重大风险的目标。 随着海南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从建设阶段转入实战阶段,实行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24小时监控。这一平台构建将起到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为落实“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保驾护航。 为有效应对金融风险防控的压力,海南应超前谋划部署成立金融风险防控专班,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海南自贸港建设,通过这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防控举措,充分研判可能发生的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及时准确发现苗头性问题,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切实把各类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赢得风险防控主动。 3、筑牢制度“防火墙”,建立高效防控体系。无论是风险防控中的“堵漏洞”还是“强弱项”,制度保障都是确保在风险挑战面前赢得主动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努力筑牢制度“防火墙”,营造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出台,为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构筑了牢固的法治屏障;海南成立走私、金融、投资、数据流动、服务贸易等15个由分管省级领导牵头的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高位统筹各专项领域重大风险防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风险防控三年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分11个领域列出36项风险防控工作任务,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和体系基本成型;海南与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合作,联合部署打击“套代购”走私等专项行动,并建立琼粤桂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形成打击走私、防控风险的合力……强有力的风险防控确保了自贸港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的同时,海南省应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优势,围绕风险防控积极开展制度集成创新,对离岛免税商品全流程溯源管理,45大类离岛免税商品贴码销售,提升离岛免税购物环境,有力支撑风险防控。 守住风险底线,才能勇立开放潮头。对于海南而言,风险防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践,基本可以判断:只要管控好各类风险,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就一定能够建成。 三、把风险防控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者的最重要任务 海南自贸港建设,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推动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者要牢记殷切嘱托、勇担时代使命,全力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扎实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成为海南永远的“金字招牌”;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凝聚最广泛人心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正确方向。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管得住”才能“放得开”这一原则,一手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一手抓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科学构建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着力提升风险防控意识,精准梳理重点领域风险点,稳步提升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 随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深刻认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形势,针对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加强督导问效,切实提高风险防控的实战化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四、切实扛起海南自贸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 坚决扛起使命担当,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先手棋”,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贡献。 锚定海南“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不动摇,锁定自贸港封关运作目标,大力推动压力测试,大力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自贸港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掀起加快自贸港建设的新高潮。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在不确定的环境条件下寻求确定性,以增强各界的信心,为提振中国市场信心作贡献。“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清晰形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当前要重点做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进一步提振各类市场主体信心,让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热土,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户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海南自贸港建设,要不断优化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做好海南自贸港“封关画像”,开展好压力测试,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坚持整体设计和问题导向,强化省部联动,突出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制度集成创新的实效和影响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向境外开放专业服务业市场,破题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打造中国企业进入东盟的总部基地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和RCEP政策的叠加效应,对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全力做好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推动跨境电商和会展业发展,加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实施,抓好人才和招商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住房改革、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尽力而为、尊重规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风险预判和处置,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海南自贸港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要坚持团结实干,全力争取各方支持,敢于担当作为,把握工作方法,深化“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比学赶超”和能力提升建设等活动成果,推动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能力进一步提升。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在海南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作用,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