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列第二,这也是该科技集群连续4年排名高居全球第二位。
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0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4%来自企业,香港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成功发射……粤港澳大湾区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深港合作更加紧密。在大力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同时,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今年9月正式揭幕,约150家企业申请进驻,这是两地创新科技合作的新起点。深圳和香港共同推进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研究在大湾区以先行先试方式,提供金融、医疗等跨境服务。在人员流通方面,采取措施便利科研人员的进出等。
“人员流通是加快两地创新合作的重要一步,这将大大提升研发的效率。”总部位于河套深圳园区的元戎启行公司CEO周光说。
“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渐入常态。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截至2023年10月,这家研究院累计获得超过150项政府科技资助项目,项目总金额超2亿元。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携手知名企业共建10余个联合实验室,“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实体场地10月12日正式启用。
推动创新规则衔接。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正在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积极推动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物流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如今,一拨又一拨的大湾区创新企业在广州、深圳等地孕育成长,不断链接创新资源,探寻自己的“世界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