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浙江台州讯(记者:李海良 通讯员:徐颖骅)“画花公子”的诗情画意--解锁史春波从职业记者到业余画家的“跨界密码”。有位媒体人到浙江台州办画展,还一连办了两场,一听名字,史春波,着实让人惊喜。史春波是一名资深记者,擅长深度报道,能洞悉现象背后的本质,又不乏烟火味,很接地气。

史春波喜欢画画,最喜画花。这次,他回到人生中的第二故乡台州办了两个中国画作品展--“心事如花”和“花开永宁”,一个在椒江,一个在黄岩,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展,很多人感叹道:“真美啊!”
“我热爱这里活色生猛的山海美味,更热爱这里爽朗而多情多义的朋友。”18年前的秋天,史春波来到台州学院求学,毕业后在这里工作,做过台州日报社的记者,后来又在这里成家,在这里度过了生命里最美好的年华。 记者跨界画画,还办起了画展,其背后有怎样一段情缘?史春波说,他有两支笔,一支写新闻,一支画内心,他画的是一种情感,是心里的那一点诗意,是诗和远方。 01 他把生活画进画里
今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到朵云书院(黄岩店)、台州一水美术馆就能看画赏花,享受这份来自史春波画笔下的浪漫与美好。

两场展览,一共展出了80余幅中国画作品,有“一介布衣”“画花公子”“拈花惹草”等多个系列。 “花开永宁”主题画展里的作品,不乏有反映黄岩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既有泛舟永宁江、九峰山的钟声、橘树等地方元素,又有宋服之冠、青瓷壶、千佛砖、黄岩蜜橘在画中呈现。 而“心事如花”主题画展的作品,更多表现的是绘画者的心情,“心上有花开,人生春常在”,是融于画里的真性情。比如,作品《万丈红尘》:乱花迷了人眼/像是万丈红尘/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我也/看不清自己;作品《睡莲》:莲花睡着了/像你的心事。 “看着一幅幅绽放的花儿,内心深处美好的记忆似乎也随之浮现。”黄岩市民张女士说,这些画传递出的情感是真诚美好的,具有正能量的,与人交心,给人共鸣。此外,很多画是贴近生活的,也有结合黄岩特色文化的主题,让人看了更有亲切感。

史春波喜欢画花,他说,因为花让人愉悦,“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花一样的各种美好,如花的青春,如花的往事,如花的梦想,如花的爱情,如花的一个她或他。” 史春波的画,有很多来自生活。比如,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好的照片就想画进去,看到邻居家里摆了一盆好看的花就画一张,藏在书房的案头小景或一些水果也会画一下。窗前的苹果、朋友送的一盆佛手、秋天看到的柿子、雪天枝头上的柚子……看到美的,或热烈或平静,他都喜欢用画笔“道”出心中的赞美和欣喜。 看了史春波的画,不禁让人想起这首偈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多么美好,多么惬意。
02 他的画有诗有故事
史春波的画,是浪漫的,在于色彩,也在于配画的小诗。看他的画,像是倾听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事一般,纯粹而热烈。 在朵云书院逛画展时,记者碰到了黄岩的叶子,她喜欢看展,喜欢文艺的事物,史春波的画,正中她下怀。

“我很喜欢这些画,色彩很好看,也很耐看,站在画前,静静地盯着看会儿,这种感觉真好。”叶子说,展览中的每幅画,都配上了几句小诗,这让她觉得很有意思。她把喜欢的几幅画和诗一起拍了下来,打算带回家再细细看、慢慢品。 叶子指了指其中的一幅作品《我又来到你的窗外》,说:“这里的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这幅画里的故事吸引了我。”这幅画有具象的人和场景,也有抽象的几乎快填满整个画面的花。 故事写在画中几句话里:我又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地爱过你这么多年,明天我就要离开。再见了,亲爱的梦中女孩。我要去远方寻找未来。 “我用歌词来表达这个故事,那是一首老歌,可以勾起人的共鸣。”史春波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形式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力。这也是史春波的画最直观的一个特点。“我职业是写作的,所以发挥了自己文字特长,每幅画配了几句短诗。我也不去刻意追求押韵,几句白话,都是很自然的表达。”史春波说,画展出后,这种形式大获好评,因为大家都说,诗和画本身就是相通的。 他画的是生活,画的是心情,画的也是故事与人生。 作品《喝酒读书》画下了理想生活:喝酒读书/看美人/也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他画下了雨夜中的心情,是《安静的花》:下着雨/半夜里画的/整个心里/就只有那几朵/静静盛开的花。 他感慨人生时,画下了《走出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生太短/多出去走走。
03 他的画风随性不拘泥
看了史春波的画,你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它既像国画,又像油画,也像水彩画。他画的是中国画,用的也是国画的颜料,却糅合进了很多西洋画的特色,既画出了当代性,又保有一些传统的技法。 在台州一水美术馆馆长方匡水看来,史春波的画有种中西合璧的味道,中国画盛用线条,讲求线条力量,而西洋画注重透视法,追求立体感。史春波的画虽然是平面的构图,但也有视觉上的深远感,这样的运笔风格,反而是科班出身的人很难做到的。 “他的画很随性、不拘泥,怎么想就怎么画,这是最大的特色。”方匡水说,难得的是,史春波以前没学过画画,如今不断摸索出自成一派的画风,这两年进步比较大,还找到了自己最核心的绘画对象——花,这是一种灵性,他在这条路上可以继续探索,继续走下去。

史春波做了近20年的记者,画画是他多年来的爱好,近两年更是专注于画花。 “我画的花很多是没有名字的,就是一种花的形,而不是拘泥于像什么花。有一种花的感觉就行了,这也是心里的花。”史春波说,这些年来,他都是在凭感觉画,一般都是心情舒畅、状态放松的时候画的,很多画都是晚上下班后在家画的,喝了酒后,情不自禁拿起画笔,常常画到半夜。 史春波家里的藏书特别多,其中艺术类占了大部分。他在作品《花丛里》这样写道:梦想有个书房/长在花丛里/花比书娇艳/书比花还多。无论画画还是看书,都是他工作之余的一种调剂,令他找到了安静、平和的心境。
04 对画一往情深地热爱
台州的这两场个人画展,其实并不是史春波的第一个画展。5月在千岛湖艺术馆,他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画展。 “第一次鼓起勇气办画展,要感谢千岛湖艺术馆馆长、淳安县美协主席洪晓辉,得到了他的支持和鼓励,邀我去他那办展。”这一天的到来,此前,他从未想过。 喜欢画画,却没学过画,也能成为一名画家办画展吗? 尽管没学过勾、皴、点、染等笔墨技法,但在画画这件事上,史春波葆有一种真诚的热爱,一往情深。他画静物,也画山水,每一幅画都忠于内心。他还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用东方的颜料和笔触,结合西方的技法和色彩,变成自己的笔墨语言。 “我在努力做一些创新,希望画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令人赏心悦目的画。其间,我得到了中国美院博士阳帆的指导,他对中西方艺术都很有研究,我画好了经常找他指点,因此少走了很多歪路。”史春波说,他看过古今中外很多画册、展览,学习马蒂斯的色彩,梵高真诚的笔触,莫迪里阿尼的人物造型,黄宾虹的厚重,林风眠的中西交融等,博采众长,提升美感。

中国美院的谢成水教授这样评价史春波的画:“你画得很好,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感,你就这样去画。” 浙江理工大学的李志明副教授也喜欢他的作品,称其“具有文学性和诗意。” 在这次画展上,史春波还收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肯定,很惊喜。有位朋友喜欢他的画,用他的画做手机壁纸一年多、还有一位见面不多的老朋友特地来看画展,当场挑了三幅画要买走。 “画画对我来说,是业余爱好,以画会友才是更快乐的事。”史春波说,这次展览,只是对自己的一次总结,他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希望借此机会,在听取大家的意见里继续进步。(文中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