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见到过“三九天“里的夜巡人吗?
这就是他们......
1月21日除夕之夜,在天山以北百里风区的三塘湖油区夜间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25摄氏度,大风呼啸,风力9级。
凌晨1点,在牛圈湖配液站的大院里,在远处的高杆灯强光照射下,只见几个穿着厚实红色工装的身影穿梭忙碌在各个流程设备之间。
他们打着手电、戴着头灯,正在危化品储备库、压裂液配置罐和露天料场前认真巡查记录,这是吐哈井下三塘湖油区留守干部带班夜查的场景。

接近春节,吐哈井下驻扎在三塘湖油区的施工人员陆续放假休整,驻点单位正在考虑节日期间留守人员时,吐哈井下压裂酸化分公司综合保障队的董瑚同志主动请缨,要求春节期间留守值班。
他说:“今年大环境放开,很多人都急切的想要回家过年,而我是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党员,今年春节我留守值班,请大家放心,我定守护这一方平安。”
凌晨1时05分,董瑚带领另外两名值班人员,准时出现在了盐酸储备罐前,对盐酸储备罐相连的离心泵、输液管线、闸门、液位尺开始了仔细检查。
他走近泵体一端,拿起测温枪对伴热带温度进行测量,之后对管线上的每一个开关闸门进行开合,查看闸门是否冻堵,接着认真观察液位指示器是否符合要求,待一切正常后他赶忙走出盐酸罐区域,开始巡查清点危化品数量。
来到危化品储备库,董瑚首先查看库存标示牌,认真核对数量和名称,大风包围穿透了他们的棉工衣,安全帽头灯的光线照射着化工料,在同事的相互配合下,他们一一清点各种化工料的数量和防护措施,生怕出现化工料丢失和损坏。
在室外呆了不长的时间耳朵就已经冻得通红,董瑚和同事们一边双手摩擦捂热耳朵,一边继续认真排查,不肯错过每一个细小环节。找到一个避风的角落,董瑚用对讲机嘱咐着另一名夜巡的同事:“风力9到10级,走路要慢要稳,地面有雪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露天料场巡查要抓住重点查看,车辆巡查要仔细认真,重点对车门车窗关闭情况进行仔细检查,有情况及时报告!”
两个多小时的夜间巡查在寒夜里结束了,归来的戈壁路上大风更疾,董瑚和他的同事们手臂相连,步履蹒跚,回到营地宿舍已经是凌晨3点多,他们的口罩表面形成了一层层白色结晶圈,犹如一轮明亮的“满月”。

大年初一上午10点,在董瑚乘车去马56井配液站的路上,他的微信视频铃声响了,接通视频后一阵亲切的问候声从电话里传了出来:“董师傅过年好,给您拜年了!你们留守值班开展安全巡查付出了辛劳,你们的奉献换来了多数同志们在家的团聚,非常感谢你们!”这是分公司经理龙波打来的拜年慰问电话。
董瑚在电话这头高兴地说:“用我一日忙,换来百日安,节后马上要返工,要进入高效的生产状态,我们守护巡查是职责所在,请组织放心,我们会尽职尽责完成节日期间的各项工作,确保节后复工顺利。”
走进三塘湖,一年都是风。飞禽留不住,只有石油人。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七,董瑚和同事们每天都重复着巡查、检修、报备等工作,用心守护着一方平安。他们就是“三九天“里的夜巡人,寒冬大风是对他们最大的挑战,安全生产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三九天”里夜巡人:头戴安全帽,脚踏钢包头,手拿探照灯,坚决守牢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董瑚简介:甘肃武威人。清末“民族英烈”董福禄后裔,甘肃提督董福祥族裔。家中排行第三,大哥董洪,二哥董珊。1989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1996年在湖北江汉石油学院进修。2002年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班进修。2017年1月,被评为2016年度“百日双提”优秀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