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戏剧欣赏
 
回顾《斯德哥尔摩冒险家》展现人质情结(图)
时间:2023/1/22 14:35:38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冯赣勇

  曾经有一部展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绑架人质题材的话剧《斯德哥尔摩冒险家》,当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的首轮演出就反响强烈,日渐升温。那是2010年5月26日晚上,记者来此观摩,感受了一把剧中演绎的“人质情结”。

剧中人麦芒(陈明昊-饰)

剧中人主持人(李浩-饰)

演出前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李建军。对于该剧的创作,李导介绍说:“我们这部剧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剧中所展现的广泛意义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通过剧中一个小人物在他(她)那个生存的环境中,处于被绑架和被绑架的关系中的那种纠葛中反映的。她和绑架她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间如何挣扎?而最终被驯服的过程。实际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人物的切身感受……”

剧中人助手(郝蕊-饰)

剧中人小拉(李静宇-饰)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多多少少有些‘斯德哥尔摩情结’,很多人明知道某些事情是不好的,却还非要去做,这究竟是自由、偏执,还是‘斯德哥尔摩’?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想做这个戏,也许这对我们来说,本身也是一次‘斯德哥尔摩冒险’。”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正像导演李建军介绍的,《斯德哥尔摩冒险家》创作灵感来源于这样一个真实的“斯德哥尔摩”案例:1998年,德国一名年仅10岁的女孩娜塔莎被一名精神变态者绑架,一直关在他家的地下车库中,长达8年。


2006年8月,她终于成功逃脱。绑架她的罪犯在她逃跑后卧轨自杀。一时间,这个女孩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频繁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出现。两年之后,她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做起了电视节目主持人。


《斯德哥尔摩冒险家》“笑耍”与“深思”兼具。昨晚,在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无论是坐在“实木小屋”里始终举着吸尘器的小拉,还是教你“12步心理疗法”的杜医生以及不停寻找“荷包蛋”、“背着氧气罐戴着防毒面具”的麦芒,都让人强烈感受到荒诞故事背后小人物的无奈和凄凉。


实际上,《斯德哥尔摩冒险家》所要探讨的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通过一个绑架案探讨都市人被各种“压力”重压进而又享受压力的过程。令人意外的是,当晚,该剧主演陈明昊在表演中突然来到观众席第一排一名女观众面前,拉着她的手甩来甩去,这种即兴表演的现场互动,顿时激发了现场观众的活跃气氛,使观众更加入戏。


有一篇关于该剧的评论写道:“都市爱情”似乎已成为近年小剧场话剧向“商业”妥协的必然选择,《斯德哥尔摩冒险家》难得地将小剧场题材从这种雷同拉回“关注人生存状态”的轨道,将目光锁定在了“小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故事虽荒诞,人物行为的变化和发展却合乎情理,“麦芒”的性格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


圆满谢幕(摄影:冯赣勇)

话剧《斯德哥尔摩冒险家》,还使用了众多电影蒙太奇手段,比如小屋里的胖女孩儿同时会由台上的男演员反串出现在舞台上,“麦芒”同时也扮演卧轨自杀的绑匪,虚实之间的反复跳跃形成鲜明对比……(图文:冯赣勇)


责任编辑:卢卡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回顾《斯德哥尔摩冒险家》展现人质
2 海南旅游:拜谒崖州古城感受三亚历
3 玉兔年代表字 劉揚偉看
4 玉兔年代表字 劉揚偉看
5 自然语言处理是什么?它到底有何用
6 加多宝春节销售持续火爆,引领过健
7 大年三十年味浓,加多宝董事长王金
8 护航百所高校学子人才发展 202
9 忆30年前克莱德曼访华在首都体育
10 【尹石畫舫·除夕賞石並文】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