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国际风云 > 人物关注
 
三位科學家獲得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遺傳學家帕博獲2022諾貝爾醫學獎
时间:2022/10/5 12:48:07      来源:中華新聞通訊社     作者:CNAHK

法國科學家艾斯佩特(左起)4日與美國學者柯羅瑟、奧地利學者吉林哲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圖取自Nobel Prize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jpg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0月5日訊)瑞典皇家科學院週二(10月4日)宣佈,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 (Alain Aspect)、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約翰‧弗朗西斯‧克勞澤(John F. Clauser) 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因為在量子訊息科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獲得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這幾位科學家的突出貢獻是"用糾纏光子進行的實驗,建立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並開創了量子訊息科學"。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網站,巴黎-薩克雷大學(Paris-Saclay University)教授艾斯佩特(Alain Aspect)在接受基金會電話訪問時說:「當全世界狀況不那麼好,民族主義接管許多國家的時候,科學家們維持本身的跨國社群是很重要的。」

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物理學教授吉林哲則說,他從沒料到自己會得獎。他透過電話告訴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的記者會:「接到這通電話,我其實非常驚訝。」

吉林哲也對記者會提到:「這個獎項是對年輕人的鼓勵,沒有多年來與我共事的100多位年輕人,就不可能有這個獎。」

諾貝爾獎基金會強調吉林哲對於「量子遙傳」(quantum teleportation)的研究,也就是可能「使一個量子態(quantum state)能從一個粒子移動到某距離外另一個粒子」的技術。

吉林哲說:「那不像是星際爭霸戰(Star Trek)電影之類的,把某樣東西傳送到某個距離,且肯定不會是人。重點在於,運用(量子)糾纏,你能把某物體攜帶的所有資訊,傳送到另一個重組該物體的地方。」

79歲的柯羅瑟則是因為1972年一項實驗獲獎,那次實驗幫助解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知名物理學家波爾(Niels Bohr)之間一場關於量子力學的知名爭論。

愛因斯坦認為他形容的「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終將被駁倒,柯羅瑟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我賭愛因斯坦是對的,不幸的是我跟愛因斯坦都錯了,波爾才是對的。」

艾斯佩特則表示,儘管量子力學證明愛因斯坦錯了,這位知名物理學家仍舊扮演指出這項問題的關鍵角色。

除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柯羅瑟、艾斯佩特、吉林哲也曾在2010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獎」(Wolf Prize)。


此前已有218位物理學家獲獎

自1901年設立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該獎項已經頒發了115次,獎勵了218位科學家,但其中只有4位女性。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是瑪麗‧居裡。她先後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一次是1903年的物理學獎,一次是1911年的化學獎。

1903年的物理學獎最初只授予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裡和亨利‧貝可勒爾,隨後經過申訴,瑪麗‧居裡的貢獻也得到了承認。

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德語:Wilhelm Conrad Röntgen)因為發現"X射線"獲得1901年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遺傳學家帕博獲2022諾貝爾醫學獎

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獲得殊榮。(Frank Vinken/圖取自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網頁eva.mpg.de).jpg

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殊榮,他因為在已滅絕原始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方面的發現獲得表彰。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新聞稿指出,帕博透過他的開創性研究,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創舉,為現代人類已滅絕的遠古表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進行了基因組定序。

帕博的研究發現發現智人從非洲遷徙至世界各地,並與當時居住在歐亞大陸上的尼安德塔人及丹尼索瓦人雜交。.jpg帕博的研究發現發現智人從非洲遷徙至世界各地,並與當時居住在歐亞大陸上的尼安德塔人及丹尼索瓦人雜交。(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他也因為發現原始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 hominins)而引起轟動。重要的是,帕博也發現,在人類先祖於大約70萬年前遷出非洲之後,這些現已滅絕原始人類及智人(Homo sapiens)之間發生了基因轉移。

諾貝爾大會新聞稿提及,這些古老基因轉移至現代人類,與今日的人類生理情況有相關性,像是影響了人類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生物死後DNA會被分解且可能受到汙染,但帕博團隊成功完成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jpg生物死後DNA會被分解且可能受到汙染,但帕博團隊成功完成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


帕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paleogenomics)。藉由揭示所有區隔現存人類及已滅絕原始人類間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當代人類的獨特性奠定基礎。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今天率先出爐後,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分別將於4日及5日公布,文學獎得主將於6日揭曉。

萬眾矚目的和平獎將於7日揭曉,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諾貝爾獎項,經濟學獎則將於10日壓軸公布,為2022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都將給予得主1000萬瑞典克朗現金,將於12月10日發放這些款項。

最具權威的獎項

諾貝爾獎章.jpg

在1896年辭世之前,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留下遺囑,以其遺產作為基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諾貝爾獎在1901年創建,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與和平方面的獎項。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最具權威的獎項。物理學領域的知名獲獎者包括瑪麗‧居裡、愛因斯坦和查德威克。

三大科學獎總是佔據每年諾貝爾獎宣佈當周的前三天,週一是生理學和醫學,週二是物理學,週三是化學。週四開始宣佈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

因對我們理解複雜物理系統做出的開創性貢獻,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與義大利科學家喬治‧帕裡西( Giorgio Parisi),分享了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2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獎金是1000萬瑞典克朗(按當前匯率,約為92萬歐元,90.8萬美元)。獲獎者還將得到一份證書和金質獎章,當然還有世界美譽。頒獎晚會將會在12月舉行。

這些獎金源自於瑞典發明家、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留下的遺產。他在1895年去世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用於創立諾貝爾獎。


责任编辑:cnahk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三位科學家獲得2022年諾貝爾物
2 縉臺民俗文化風情節 &
3 浙江軒轅黃帝祭祀大典 
4 四海同心祭始祖 「兩個先行」啟華
5 浙江麗水  
6 北京舉行國慶招待會 李克強:國家
7 普京断了自己的后路还要自我高潮
8 无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普京签署
9 横跨历史,绘就恢宏史诗
10 通胀大背景下的商品投资机遇—山证
@中华报业集团与中华时报传媒集团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