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文化遗产
 
说说侯派 “叫头鸡”
时间:2022/1/8 7:10:50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何彩云

5555f6ffdfc9cf50ad1e2f5c28fe6af.jpg

民间文化

说说侯派 “叫头鸡”

何彩云搜集整理   徐卓嫣绘图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东南部的阚疃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之“龙虎之地”。

据说,历史上阚疃72座庙,72眼井,古镇有九关十八寨,非常繁华。

在那遥远的传说里,阚疃人为了生活,想尽一切办法要养活一家老小,有做买卖的,有做手工业的,有学唱戏、说书的,也有货郎挑子到处流动的。耍猴更为阚疃的一大把戏,更有不少青年男女玩杂技和变戏法,窗户雷子、提双节以及民间小调、花鼓、杨琴、坠子书、快板书,应有尽有,这也为阚疃留下来的悠久文化......

此文专门介绍一下阚疃的另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化——“叫头鸡”。当地民间有人常说“叫头鸡玩猴,阚疃集两头”----其实,“叫头鸡”就是阚疃镇古老的一种文化,经代代相传,逐步转化成了单口相声或双人相声 。

所谓“叫头鸡”就是一个人起头讲一句,另一人对答如流,而且顺口押韵,能让人听得有意思,逗的观众笑口常开。而且说猫尽讲猫,说鼠尽说鼠,说男不能说女,说错一句即为失败,每年春秋二季都有集镇上考“叫头鸡”。很远的才子名士都能来此展示一下口才。每逢庙会就有七八场“叫头鸡”演出。他们利用多种形式发扬传播着这个文学艺术,苏、鲁、豫、皖各地青年男女均喜爱到此观赏“叫头鸡”演出。

据说,这项民间艺术起源于阚疃集的六大户之一侯氏一族。

好的这种文化艺术远近闻名。后来由侯派组成人员到南京夫子庙,上海老城隍庙和本案街头以及山东、河南一带演出,最后侯派对将这个驰名中外的文化口头艺术到北京天桥演出,也有到东三省与二人传合演的。后来被文艺界转化为相声,这个根源就是从古镇传播出去的(当然,这是来自民间的传说)。

侯氏家族人口旺盛,每年都出去很多人走遍全国各地传承这个口艺文化,它能以一种东西讲到几千句,并以古往今来的歇后语让听众哈哈大笑。比方说甲方讲上句,乙方必须对下句,并且在一个主题范围内,每上下对合就能成为歇后语,让人笑口常开。比如:猪八戒背着破套子——人没人货没货,十一个人分成五六二行走——人五人六的,屎克螂戴花——臭美,外甥提灯笼——照旧(舅),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下雨不打伞——尽淋(近邻),梁山的军师——无用等。

    


责任编辑:悦 声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说说侯派 “叫头鸡”
2 香港「官商派对门」: 百人全被送
3 哈薩克情勢惡化 當局向俄羅斯求援
4 美國會大廈騷亂週年 拜登指責特朗
5 从外省返粤要测1次核酸+14天自
6 2022年1月7日新冠肺炎全球最
7 2022年元旦澳门伦敦人喜来登迎
8 醫師 教你偷偷變年輕
9 图片新闻
10 改善文明病的新選擇 深
@中华报业集团与中华时报传媒集团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