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新闻通讯社台北讯)台湾高雄盐埕区“城中城”大楼星期四(10月14日)凌晨发生火灾事故,酿成46人死亡、41人受伤的惨剧,令人震惊。这次“城中城”火灾事故也为台海两岸基于人道立场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次机会。 “城中城”大楼共有13层楼,1至5楼废弃无人使用,7至11楼约有120户住户。住在8楼的70岁蔡女士是少数能逃出来的住户,她表示,自己是“浅眠的人”,当晚凌晨两点多,突然听到对面楼的人大喊“双城着火了,你们快跑”后就醒来,什麽都没拿就马上搭电梯下楼逃跑。 蔡女士算是幸运的住户,这场大火共酿成46死和41人受伤,是台湾25年来最死伤最严重的火灾。 楼龄约40年的“城中城”在高雄市知名的破旧大楼,甚至因公共设备老久失修而有“鬼楼”之称。不过,城中城在80年代曾是高雄知名的综合型商场,里面有戏院、百货、溜冰场和餐厅,也是高雄盐埕区的地标。 在经历90年代末一场大火以及商圈移转后曾经繁华的城中城大楼渐渐没落。由于业权复杂,一直未能整栋转售、拆卸,后来因租金便宜逐渐成为社会底层的容身之所。 “城中城”大火的罹难者平均年龄62岁,显示这栋大楼里的住户大部分都是长者。像是70岁的住户蔡女士,独自住在“城中城”已有15年。 她透露,每个月的房租仅台币2000元(约人民币460元),“房租便宜才住”。据悉,同一条街的套房月租约台币6000元(约人民币1380元),相当于“城中城”的三倍价钱。 蔡女士是许多台湾独居老人的缩影,根据台湾官方统计,台湾仅老人居住的住宅数约近62万户,占比约7% ,其中许多在都市生活的老人都是住在老旧大楼。 除了弱势老人居住问题,老旧大楼管理及都市更新的议题也成为“城中城”大火发生后台湾社会关注的议题。 高雄的“城中城”属于住商大楼并未设有管理委员会,其所在的府北里里长林传富向台湾媒体表示,里面住许多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和当年从随国民党从大陆到台湾的荣民(荣誉国民,多指退伍军人)。 他也坦承,“城中城”大楼管理差,没有管理组织,内部水管电线混乱。过去台湾媒体进入该大楼拍摄的画面显示,内部走廊年久失修,环境脏乱。 同区居民简先生说,由于“城中城”大楼租金便宜,除了有老弱妇孺居住,也有吸毒、酗酒的人进驻,造成大量治安问题,经常有人吵架、打架,“我平日没事也不会走近”。 台湾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星期五表示,行政院已经责成内政部在调查“城中城”火灾的同时,立即盘查全台湾类似的高风险建筑物,并妥实检讨相关法规,以保障民众的居住安全。 事故发生后,北京的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分别对这次事故罹难的同胞表达哀悼,向受伤同胞和相关人员家属表达慰问。 而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星期五也发布书面声明,对各国人士和中国大陆各方对“城中城”大火伤亡所表达的哀悼与慰问,表示诚挚感谢。 由于在这次火灾的罹难者中有3人的身份被确认为台湾人的大陆配偶,而且其中两人因已离婚,在台湾已无其他亲属,两岸官方都表示会为罹难陆配的家属奔丧或处理后事提供协助和方便。 台湾目前对入境人数采取严格的隔离等防疫措施,但是陆委会表示,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基于人道考量而提供专案协助。 台湾陆委会介绍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事发后在第一时间已经联系到罹难陆配家属或在台湾的友人,表达关怀。针对有些罹难陆配的大陆亲友跨海奔丧,海基会也会对这些亲友办理入台手续或抵达台湾后的相关事宜提供必要的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