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利文(左)与杨洁篪会面后,离开瑞士苏黎世的酒店。
(中华新闻通讯社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星期三(10月6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闭门会谈,会谈持续了六个小时,双方表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 美国官员表示,美中原则上达成一致,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年底前,举行一次视像工作会议,详情有待落实。美国官员表示,拜登上月与习近平通电话时,表示希望与对方见面,建议举行视像会议。 “杨沙会”与过往美中高层会谈有什么不同?是否预示着美中关系新的开始?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闭门会谈在苏黎世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举行,会谈持续了六个小时。 双方谈了什么? 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同意采取行动,落实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白宫在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说,沙利文提出了美中两国“有兴趣合作应对重大跨国挑战的领域,以及如何管控我们关系中的风险”。声明说,沙利文还提出了美方关切的议题,包括中国在与人权、新疆、香港、南中国海和台湾有关的行动。 白宫说,沙利文还明确表示,“在我们将继续投资于我们自己的国力并与我们的盟友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高层接触,以确保负责任的竞争。” 中国外交部在会谈后发布的声明中说,杨洁篪告诉沙利文,对抗对两国和世界都会造成严重损害。声明说,双方同意采取行动,“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 杨洁篪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美方应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杨洁篪表示,中方重视美国总统拜登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注意到美方表示无意遏制中国发展,不搞「新冷战」,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
杨洁篪阐述了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声明说,双方就气候变化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并且同意就重要问题保持经常性对话和沟通。 沙利文与杨洁篪星期三的苏黎世会谈是双方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面对面会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沙利文同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今年3月在阿拉斯加的高层会谈充满火药味,双方在会前的媒体见面中相互指责,剑拔弩张,会后也没有发表联合声明。 华盛顿和北京似乎都认为苏黎世会谈是积极的。 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星期三的背景简报会上对记者表示,此次的基调与阿拉斯加的会谈不同,沙利文与杨洁篪进行了“坦诚”和“广泛”的讨论,而不是通常的“谈话要点”。 他说,这场会谈是拜登政府与北京之间元首层级之下,至今为止“最为有意义和实质性的接触”,为避免双方误判提供了基础。 中国外交部在会晤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具有建设性。 美中首脑视频峰会 上述美国官员表示,双方在会谈中原则上达成拜登总统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年底之前以视频方式会晤的共识。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两国元首会晤可能是在苏黎世会谈中会提及的议题之一。外界此前猜测,拜登和习近平可能会在10月底意大利二十国集团峰会(G20)期间举行面对面会谈,但据彭博社报道,中方官员已经通报,习近平目前没有计划亲自出席G20峰会。 白宫发言人莎琪在星期三的记者会上被问及峰会细节时说:“我们继续相信,领导人层级的接触是我们负责任地管控与中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仍在研究这个峰会将会是怎样的,什么时候举行,当然还有最后的细节。” 美中关系新的开始? 华盛顿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传媒说:“看起来北京和华盛顿在努力为习近平和拜登之间的会晤创造条件。” 沙利文和杨洁篪的会谈正值美中战略竞争日益激烈、台海局势紧张加剧之际。过去几日来,中国解放军连日派遣大量军机绕台湾防空识别区。 白宫和国务院分别发声,谴责北京对台湾的军事恫吓,强调对台湾的承诺与支持坚若磐石,并表示将继续向台湾提供其防卫所需的武器装备。北京则指责华盛顿向台独传达错误信息。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周一有关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讲话中表示,拜登政府寻求与中国对话和“再挂钩”(recoupling),但也保留未来对中国使用单方面贸易措施的权力。 葛来仪说,她不认为最新的会谈对美中关系来说是“重新开始、重新启动或解冻”。她说:“中国是否愿意与美国合作并且放下前提条件,对此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 中国一直将美中关系的恶化归咎于华盛顿,并称美中关系的改善是双方在气候等问题上合作的前提,而且在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7月访华期间提出“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 拜登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在背景简报会上也表示,苏黎世会面不应被看作双边关系的解冻。他说:“我们试图达成的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一个稳定状态,让我们能够激烈竞争,但是可以负责任地管控这个竞争。” 曾担任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办公室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和国际事务学教授范亚伦(Aaron Friedberg)说,虽然沙利文与杨洁篪的苏黎世会谈氛围更为友好,但是不会让美中关系的总体方向发生根本改变。 美国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也认为,双边关系当中没有什么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过她说,两国经过九个月的你来我往之后已经清楚了对方的立场和底线,双方的接触“将会更加现实,少一些挑衅。” 孙韵说,中国方面一直不愿同意元首会晤,“如果这方面有进展,将是一个积极的迹象。”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授朱志群则认为,美中高层的苏黎世会面是美中关系新的开始。 他说,拜登总统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9月的通话对双边关系重回轨道非常关键。他认为,孟晚舟的获释回国和戴琪在周一对华贸易政策讲话中提到的“再挂钩”和“持久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都是美国方面释放出的善意。他认为,如果关系继续改善,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两国元首很可能会在明年举行面对面会晤。 白宫表示,沙利文与杨洁篪的苏黎世会面是对两国元首9月通话的后续跟进,两国领导人在那次通话中讨论了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以负责任地管控两国间竞争的重要性。 白宫表示,沙利文在与杨洁篪会晤后将前往布鲁塞尔和巴黎,向北约和欧盟官员介绍他与杨洁篪会晤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