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維港 在北京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会议,未有如外界估计,表决通过将《反外国制裁法》列入《基本法》,然后在港实施,人大常委称暂不表决会令法律实施更有效果。香港周五(20日)恒生指数承接过去一个的跌势,失守25,000点水平,一度跌逾700点,收市报24,849点,中概股继续被抛售。 中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召开四天的会议,周二(8月17日)会议开幕日,有讨论将中国的全国性法律纳入港澳《基本法》实施的议程,中央电视台当日在新闻联播也有报道。但政治学者和评论员都相信,北京评估经济状况和衡量风险后,由高层急叫停表决。 出席会议的人大常委谭耀宗周二向媒体确认,会议提及的全国性法律是《反外国制裁法》,他当时表示,文件认为做法具迫切性和现实意义,相信会在周五(8月20日)的表决。 但到周五闭幕日 ,参与会议的谭耀宗回覆传媒查询时表示,人大委员长会议决定暂不表决,要对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研究。谭耀宗表示,今次的做法,会令反外国制裁法更有效果。 特区政府回应事件时表示,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是以香港利益为依归,又说,北京一直关心香港特区发展及香港市民的福祉,特区政府会全力支持、执行及配合有关决定。 大陆财经界统计,2021年1月1日至8月17日,大中华股市,即包括A股、港股、美股中概股,整体市值净减少7.09万亿人民币,若然今年全年GDP增速刚好7%,“可粗略理解今年是白干了”。 除了美资基金,最近德意志银行亦抛售在香港股票市场的热门中概股,报道指涉及资金达到2400亿港元。 中国金融学者司令指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已表现乏力,其中消费和出口深受疫情和外国制裁打击,只能指望唯一较有力气的投资“马车”拉动经济,故更须确保防止香港的资金流失。 中国官方过去一周公布的数据表现下滑。据中国财科院最新“2021年财政政策报告蓝皮书”,料今年GDP增速或在6.5至8%。十四五(2021-2025年)期间经济增速放缓至约5%,料财政支出仍面临较大压力。另中国统计局公布7月经济数据全面下滑,今年上半年全国逾30个省及直辖市中,除上海市外,财政收支几乎都存在“收不抵支”情况。 司令说:如果投资跟不上,三驾马车就没法拉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故中国不希望反制裁法进一步削弱中国经济动力诱因,亦保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减慢外资撤资,以便香港经济为中国经济输血。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表示,北京近期倡议的多项政策,都令外资感到担忧,实施反政制法,造成实际伤创比能收的阻吓作用大,如再在港立新法律,担心外资会被吓跑。 香港经济学者罗家聪说:(若表决通过)中资到时要被迫跟随,就要放弃美元,在香港炒9成人都可能。你有什么东西是不涉及美元,港股是港纸计价,债汇商品全都涉及美元,资金8成都放在债市,都是涉及美金,9成都是美金。 政治学者郑宇硕表示,”东升西降这种说法即使能实现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是目前的情况,财经金融实力来说中国实在是远远不及美国,所以北京官方将《反外国制裁法》适用于香港暂时搁置起来,最重要是香港金融界在过去两三个星期,游说香港政府和北京政府,愿意考虑他们所遭遇到的困难,才有这个决定。”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表示,北京要评估法律在香港落实时,美国同香港需脱钩的风险,以及香港经贸地位的挑战等因素。现时《反外国制裁法》细节仍未公布,如果要在港实施,也要研究在港企业,面临外国制裁及中国反制裁时,如何作出商业决策、以及能否申请豁免等安排,官方需要再作讨论,确保法律能发挥作用,也对市场带来的冲击降至最少。 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相信,中央一定会照顾到相关法例在港立法时,对商界特别是金融界的影响,他说对有关决定感到非常高兴,认为中央考虑完善相关法例时,是积极听取意见。陈智思认为,《反外国制裁法》对香港一般商界没有影响,但对金融界的确存在一些因素,金融界亦有向特区金融监管机构反映,表达关注,希望厘清立法的方向,陈智思相信特区政府有在不同渠道向中央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