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時報/華聞社香港6月22日綜合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傳媒,她表示,,聽到美國政府回應《蘋果日報》高層被捕事件時,提到不應限制就新聞事宜與外國交換意見,她說,美方的指控全屬錯誤,有關事件不涉及交換意見,而是基於明顯證據的觸犯國家安全法,外界不應該淡化違反國安法的影響,亦不要美化有關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質疑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外國政府對中國及香港特區持雙重標準,促請他們不要指控特區政府以國安法作為打擊傳媒和言論自由的工具。 
被問到《蘋果日報》可能快將停刊,以及當局如何處理壹傳媒去信保安局要求解凍部分資產,林鄭月娥表示,今次執法行動與一般正常新聞工作無關,而是針對危害國家安全嫌疑行為,不可說事件牽涉新聞機構或其負責人,就是打擊新聞自由,機構負責人亦不可以新聞機構作為保護罩而不守法,強調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林鄭月娥又說,警方的執法行動每一個步驟都是依法辦事,保安局局長行使權力凍結涉嫌違反國安法的公司資產,是為了防範進一步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對於有關申請會依法辦事,但如果由於凍結資產而引起勞資糾紛,令僱員受損,當局會一視同仁,不論僱員來自甚麼機構,都會為其提供法律下適當的幫助。 林鄭月娥強調,香港國安法是有法必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區政府不會讓法律形同虛設,警方行動一定有充足證據搜集,而最終檢控決定由律政司負責,不受任何干預,強調國安法的目的亦包括防範及制止,為社會帶來阻嚇作用。 她說,香港國安法的第4條亦提到,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應尊重及保障人權,包括國際公約及香港人權法案下的人權,但人權保障的個人自由並非絕對,在一些情形下可依法限制個人或團體行使的權利,包括有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衛生需要。 被問到其他傳媒機構是否要以《蘋果日報》為鑑,有所警剔。林鄭月娥說,國安法在防範方面的概念好大,她認為傳媒機構不是要以今次事件為鑑,而是以國安法的落實執行為參考。 她表示,隨著涉及國安法的案件在法庭開審,相信大家對法律的詮釋和執行更清楚,而一般新聞報道不應該、亦不會危害國家安全,她相信傳媒有能力掌握和分辨。她又說批評特區政府並無問題,但有意圖、組織、煽動顛覆政府,就是兩碼子的事。 林鄭月娥離開時被《蘋果日報》的記者追問,她聲稱沒有打擊新聞自由,但很多同事未來將無法繼續採訪,以及她聲稱國安法只影響一小撮人,但現在有800多名員工將會被迫失業,她有何回應,林鄭月娥並沒有回答。 陳朗昇相信蘋果日報員工無涉及國安法 應讓員工支薪 記協主席陳朗昇形容,《蘋果日報》現時的情況較原先理解的更差,除財經組因大部分人已離職外,即時新聞部亦已有不少人離職,他們負責提供大部分的新聞內容,相信對《蘋果日報》運作有影響,能否持續運作至星期六仍抱觀望態度。他認為《蘋果日報》的歷史使命不能再延續,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陳朗昇在節目《千禧年代》說,據了解,《蘋果日報》被凍結資產的其中一間公司,主要用作出糧。他相信員工未有涉及《香港國安法》,希望當局能從善如流,讓員工能取得薪金和獲遣散。他對會否早於星期六停刊,已作最壞打算。 他表示,記協暫時未接獲《蘋果日報》員工的求助,估計現時公司有近千名員工,單是編採部最少有600人。記協已發聲明,呼籲各傳媒接收《蘋果日報》的員工,記協亦可以向合資格的會員提供失業救濟,如果前線員工需要法律支援,記協亦願意提供協助。 陳朗昇在一個電台節目說,《蘋果日報》是一間好有能力和模規的傳媒,有一批好資深的記者,對社會脈搏的掌握,以及新聞判斷能力是行內難得,認為失去《蘋果日報》的平台,對香港社會不是好事,也是市民的損失。
蘋果動新聞昨晚在「9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直播時段表示,是最後一晚播出。《蘋果日報》財經網上版凌晨起停止更新。有員工說覺得傷感,希望盡力做好最後幾日的工作,有學者分析,如果《蘋果日報》結業,會削弱香港傳媒的多元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