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力量,今天下午二点半,一场以“义薄云天,英名长存”——烈士史砚芬事迹宣讲报告在湖北理工学院(江苏)宜兴工程学院进行,10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史砚芬,1903年3月生,江苏宜兴人。他早年丧父,家境贫穷。1919年,正在中学读书的史砚芬投身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7年春,北伐军抵达宜兴,史砚芬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先后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教师索薪”“农民搞粪捐”“双十节驱逐国民党县长”的三大运动。同年11月,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他组织领导了宜兴秋收起义,打响了江南农民暴动的第一枪,1928年9月27日,史砚芬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25岁。
阴暗的囚室,昏暗的灯光,史砚芬在就义前给弟弟妹写下遗书:“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底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随着宜兴市阅读优秀推广人、丹凝读书会创办人李德荣老师的倾情演绎,师生们一会儿来到烈士的出生地——官林镇义庄村,站在史氏宗祠前领略宜兴史氏一族的义薄云天的风采;在宜兴市宜城镇体育公园宜兴秋收起义旧址,师生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风起云涌、气势磅礴的秋收暴动的现场;而在南京雨花台,一组组烈士群像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了烈士们坚定铿锵的脚步和视死如归的气概。“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在宣讲活动的最后,在激昂慷慨的诗朗诵《囚歌》中,李老师把革命先烈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最后辉煌的英雄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20级学生薛健说:“我来自湖北黄石,对宜兴革命史了解不多,对宜兴英烈事迹知之甚少。今天通过主讲嘉宾的现场宣讲,我对脚下这块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土地又多了一层深刻的认知。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革命胜利。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本次宣讲活动由宜兴市新街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和宜兴市演讲与口才协会、丹凝读书会共同举办。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邓彬伟主持了本次活动并强调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院把宣讲宜兴红色故事作为开年第一讲,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