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一早,南亨乡石门村村民张德智身穿保洁服,拿着扫把,精神抖擞地沿着村道认真打扫,自今年担任村保洁员以来,他每月有500元的固定收入。龙南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按需设岗,设立就业扶贫公益性保洁员岗位,砍掉贫困户“找工作”的门槛,打通了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县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2014人,同比增加124%,确保全县贫困劳动力实现“应就业尽就业”。
近年来,龙南县通过健全完善就业扶贫网格化体系,打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等“组合拳”,通过开辟园区企业用工直通车、建立乡镇扶贫车间、迁户农业基地等形式,解决了大多数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于少数因年龄偏大或身体残疾等因素无法通过市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龙南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负责、单位管理”的原则,整合部门资源,拓宽安置渠道,大力开发公益性保洁岗,实现贫困户就地就业以破解难题。
为加强公益岗位的后续管理,该县按照“谁开发、谁管理”的原则,以岗定人,就地安置,实行全日制工作与半工半农相结合,区域包干、日常清扫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明确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时间,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考勤等日常管理制度,由各行政村负责日常考勤管理,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员考核和补贴发放,实现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实时动态调整,保证贫困户利益不受损,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龙南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极大缓解了贫困群众的就业压力,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而且大大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桃江乡清源村贫困户朱添娣担任村保洁员后,每次参加公益性劳动都准时到岗,而且干劲十足,她自豪地说:“我也能为村里作贡献了,秀美乡村建设有我的一份功劳哩。”村民们对此纷纷赞叹道:在家的老弱贫困人员有事做了,乡村的卫生环境也干净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傅亮 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