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教育
 
江西工程学院教师张常友:打造团队稳坐江西省电子设计大赛头把交椅
时间:2020/6/11 9:38:38      来源:中华新闻网     作者:江西工程学院

在江西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他在数次省级电子竞赛中屡战屡胜,载誉而归,能让数批原本基础不太优秀的学生笑傲各种电子竞赛,他是一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深受师生爱戴的领导;在江西工程学院,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老师,没有几个不认识的,他就是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常友。

图片14.jpg 

张常友,男,1979年11月出生,工程硕士,毕业于云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化技术应用方向,主要承担嵌入式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机器人控制等课程的教学,教学13年来,共发表论文10余篇,教材6本,专利8项,申报完成省级课题4项。个人获奖情况如下:

2005年—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共荣获13次省优秀指导老师荣誉证书;

2007年4月,在2007年新余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四届技能竞赛中,获优秀指导老师荣誉证书;

2005年-2017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荣获13次优秀指导老师荣誉证书;

2015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科普创新暨创意大赛亚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2010年9月荣获新余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1年12月,在江西省首届“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教师组“优秀选手”荣誉证书;

2014年5月,荣获新余市十佳“优秀青年”称号;

2016年、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获第七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2016年、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江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江西赛区银奖,荣获“指导老师证书”;

2016年、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参加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荣获“指导老师证书”。

自强不息,志存高远

张常友2002年毕业于江西工程学院(前身为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8年获得赣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云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正因为专业所学涉及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双学科,为其日后执导电子技术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张常友多次参加国内外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2年10月至2002年11月 ,他参加了美国AD模拟器件公司在深圳开办的DSP技术在无刷电机控制技术上的应用培训班;2004年10月至2004年11月,参加了美国微芯公司在上海开办的PIC单片机技术培训班,并获得PIC单片机应用技术证书 ;2007年6月至2007年7月,参加了东南大学组织的ARM技术与应用培训班;2007年10月至2007年12月,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中职国家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培训专业为电子技术,获得国家中职骨干教师证书;2008年7月,参加了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为PLC变频器综合应用技术,获得高职骨干教师证书;2011年7月,参加了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物联网应用技术,获得高职骨干教师证书;2016年,赴德国参加了“应用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培训活动,收获颇丰。

从电子技术专业,到参加DSP技术在无刷电机控制技术上应用,再到PIC单片机技术,再到ARM技术与应用,张常友努力把电子领域的高端技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融入到教学过程,应用于各种电子竞赛之中。从一名基层老师,到分院中层领导,张常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张常友老师的真实写照。

德育为先,爱岗敬业

张常友热爱教育事业,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刚成立三年的新学院,身为院长,张常友深知自己肩上的工作分量和师生的期盼。这些年来,他一心扑在学院的发展上。明确目标补短板,凝心聚力创品牌,他带领全院教师争取项目、拟定目标、培训教师、添置设备,可以说学院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成长都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图片15.jpg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他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精心部署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在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优化专业设置、推进课程开发、完善科研机制、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与副院长、教研室主任老师等同志一起就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教学团队、教学过程等方面不断探讨,出主意、想办法,他积极争取引进人才,去年为学院招录高质量、高学历人才5人,充实了师资力量。人工智能学院现配有电工、模电、数电、单片机、嵌入式等基础专业实验室,同时配备了江西唯一的NAO机器人实验室、ROS人工智能实验室、LabVIEW虚拟实验室等高端实验场所,同时拥有创客中心、创客名师工作室等一系列的学生自主实验场所。

图片16.jpg 

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科是最具有前景的热门学科,也是目前人才缺口最大的“新工科”专业。人工智能学院在张常友的带领下,全院上下各项业务发展稳步提升,他全身心地扑到教育工作中,为学院的发展壮大殚精竭虑,为师生的顺利成长铺路搭桥,使学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梅花香自苦寒来,硕果累累傲江工

张常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电子信息知识赛、江西省信息技术知识赛等学科竞赛。学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紧紧围绕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新、以赛促用”的育人特色因材施教,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图片17.jpg

2005年以来,张常友先后13次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现场设计大赛,7次荣获江西省总分第一,5次荣获江西省总分第二和1次荣获总分第三;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自选赛1次,荣获二等奖一组,三等奖一组;5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两次。

图片18.jpg

2014年以来,张常友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型人才培养战略与我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时俱进,积极改变训练思路,除了正常的技能训练以外,将创新创业理念、方法融合到各类竞赛中,主动尝试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技能竞赛,载誉无数。

图片19.jpg

张常友老师还指导学生参加了2届挑战杯比赛,荣获省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参加两届国际iCAN创新创业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一项。参加两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江西省铜奖3项。参加两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参加两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暨创意大赛,2015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年科普创新暨创意大赛荣获全国亚军等。这就是他13年来为学校在全国和江西省各类竞赛中收获的累累硕果。 

图片20.jpg

这一个个总分第一名,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在这沉甸甸的份量中,无容置疑的是凝聚着张常友的汗水和辛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常友不仅在科研竞赛上得心应手,而且在教学岗位上,处处起到示范作用。在理论教学中,他严谨求实,注重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他勇于实践创新,提升学生自主性思考;在专业建设上,他勇挑重担,争创一流。站在学院管理者的角度,他大力提倡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严抓内涵促管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图片21.jpg

张常友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探索欲与求知欲。2015年将开源设计(Arduino和树莓派)引入到教学,经过两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探索,2017年9月正式在人工智能学院开设相应课程。同时,这些课程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来教授。具体做法为:第一阶段,在讲授每个项目之前,学生随机分组,每组人数为3-5人;再安排本项目要讲授的内容,由每组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第一步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网络、参考书等查询本小组项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这一阶段一般在课外完成;第二阶段为答疑解惑阶段,主要根据各小组知识掌握的情况来分组讲解;第三阶段要求学生通过所学完成本项目产品的制作。通过在人工智能学院17级本科1班一个学期的探索,该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

图片22.jpg

该教学模式现在人工智能学院各班级推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每组学生至少完成两个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三年内,成功举办了两届科技作品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图片23.jpg

张常友是江西工程学院是教育事业的急先锋和排头兵,他爱党爱国爱校、热爱教育事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优秀,深受学生喜爱,他身上所体现的是江西工程学院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对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他用青春和热血铸造着江工精神的丰碑。

责任编辑:CNA14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江西工程学院教师张常友:打造团队
2 江西:六都中学严把食堂卫生安全关
3 江西工程学院李湘民教授:为国家机
4 江西工程学院:一班级有18人考研
5 缅甸旅游:最后的佛国文化熏陶(图
6 江西:横街初中举办线上团课培训
7 孙魁系列散文诗:抗疫群英塑像之袁
8 線上抗疫主題國際藝術作品展:陳逢
9 聂国:搬出幸福好日子
10 大佛村:群众修路热情高 
@中华报业集团与中华时报传媒集团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