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讯(卜来凤,马仲千,王丽媛)“梁马村真的是变了样,道路两旁小花园、风景树,墙上的文明宣传画和真的一样,短短一段时间里,村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凉市静宁县梁马村外出数月的村民说。 从问题不断到干群齐心,从环境脏乱差到“蓝天白云、青山绿地、红瓦白墙、果香四溢”,借着人居环境改善及乡村振兴的东风,静宁县威戎镇梁马、李沟、张齐河西三村,在威戎镇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强势逆袭,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党建工作及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多赢之路,完成了从 “问题村”“后进村”到 “示范村”“幸福村”的完美蝶变。 
找“病根”,破解“后进”发展难题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镇梁马村是河西三村中的典型村,该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640户人,总人口达2750多人。目前,威戎镇党委就以夯实强基固本工程为指导思想,带领梁马村班子拓宽思想,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积极作为,使得村容村貌产生了质的改变。”包村领导贾永乐喜不自禁的介绍了梁马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举措和成绩。 梁马村的发展,牵动着所有村民的心,威戎镇党委领导班子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并通过召开恳谈会、群众大会或直接入户走访,分别与村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群众等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拟定解决问题方针,指导村两委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会一课”“村规民约”等制度;加强村两委党员阵地建设,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集 “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阵地,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融合机制的推行,给梁马村带来了转变的动力。 
梁马村驻村干部、党建指导员同莉说,“群众按程序决定的村上事,阻力小了很多,推动起来也容易很多”。村民的心安定下来了,村干部不用再整天因为小矛盾“灭火”,也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带领大家建设美丽乡村。 夯基础,建设美丽和谐新村 梁马村的田间地头,蓝天白云下苹果花香沁人心脾,村子里红瓦白墙相衬,门前巷道干净整洁,有些人正在忙着卫生厕所及门前小花园的修建,一幅幅秀美整洁的和谐新村画卷正在描绘,正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今年以来,威戎镇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对接的切入点,对准静宁县委树立新标杆、担当抓落实、提速快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建设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功能定位,在梁马村、李沟村、张齐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如今河西三村的村民新居拔地而起,路网、水网、电网和机耕道合理配置,呈现出一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美丽和谐新农村景象。 李沟村70多岁的李甫军大爷笑着感叹:“活了大半辈子,哪想到村子能变成这个样子,土房子换成了二层楼,烂泥路硬化成了水泥路,村子漂亮得跟画一样,你说咱还有啥不满意。”李大爷还这样总结自己的好日子:“咱住的是城里人都羡慕的农家院,吃的是城里人都稀罕的农家饭,过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好光景,咱这村里的日子不比城里的差。” 树新风,擦亮“面子”做实“里子” 据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梁马村一直坚持依托村上的文化传统和资源禀赋,提升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在梁马村四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上,孝老敬亲典型、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文明家庭 
典型的突出事迹制成的展板高高悬挂,激励着大家从身边的榜样学起;村内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廉政文化等展板宣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梁马村做实乡村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真正让人“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梁马村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昔日知名的“后进村”变成了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威戎镇探索实施“一核双带强引领三治四美树新风”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行动,村上组建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爱心扶助会、乡贤理事会、村务监督会和共管共享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移风移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定期召开“村民知情大会”,着力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开展“党员示范户、和谐五星、最美人物、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十大孝子、优秀学子”评选表彰活动,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