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纳入新技术范畴并作前沿布局,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期间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区块链正在加速突破应用这一重要论断,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进入新阶段。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了区块链技术。2017年全国有9个省市出台扶持区块链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18年以来,全国有30多个省市两级政府颁布了40余项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区块链应用,以带动地方区块链相关产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为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区块链技术优势及应用场景简介 区块链是一种全局共享的分布式账本,具有去中心化、高公信力、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数字经济的基石,广泛应用于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在全球经济、产业、学术各个领域都获得了高度关注和认可.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引发颠覆式产业创新的新技术之一。 在传统跨机构交易的企业应用中,各个机构都是独立记录己方的交易数据,机构间数据的差异会引起争议,通常需要人工对账或中介机构来解决,因而增加了结算时间和交易费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交易数据在写入前共识验证、写入后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记账,可信地保证了多机构间的数据一致性,避免了人工对账和中介机构。基于比特币、以太坊等公有链的成功经验及企业级应用需求,业界推出了一批支持企业级应用的区块链平台。2015 年12 月, Linux 基金会发起了Hyperledger开源区块链项目,着重于发展跨行业的企业级区块链。 在应用方面,各行业意识到区块链在创新业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方面的巨大潜力,加大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研发。底层平台、共识算法、新型分布式存储机制、隐私保护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不断取得新突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自主研发底层平台及相关技术成果。例如微众银行、万向等联合推出的区块链开源平台BCOS/FISCO BCOS,拥有金融级的安全性、高性能、高可用性和监管支持等优点。 在政策推动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支撑下,区块链应用逐步由概念验证向实际落地应用推进,金融、供应链、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新型IT基础设施。在物联网方面,区块链应用在联网汽车,可追踪汽车设备的各项参数,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车辆保险条款自动追踪、车辆年检以及车辆自动理赔等,从而实现在汽车保险、车辆管理等领域的模式创新。 在民生方面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创建分布式的公民登记平台,确保公民记录防篡改、可追溯,在政府跨部门、跨地区间多方共同维护,搭建开放共享、透明可信的公民数据。另外,在租房、买卖二手房方面,将房源、房东房客、房屋租赁合同等信息上链,多方验证、不可篡改,有望解决房源真实性问题,打造透明可信的租房生态。区块链技术可以被部署于电力供应市场,利用家庭的太阳能设备发电补充传统电力供应,将每个用户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记录保存在区块链中,实现新型的无形资产的智能登记,并可支持基于智能合约的互相间兑换和交易剩余电力,创新P2P新型资产共享模式,促进全民共建节能环保城市。 在医疗方面,运用区块链技术创建关键药物、血液、器官等溯源记录,使公共健康更加透明,有助于医疗健康监管。通过区块链存储医疗健康数据,可以创建安全、灵活的电子健康记录,并进行用户身份确认和健康信息的确权,并将权属信息等存证在区块链上,可追溯防篡改,确保个人健康信息使用的安全合法。另外,利用智能合约在自动识别交易参与方的结合用户对于健康信息的使用授权,优化医疗保险的快速赔付,便于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基于全面的个人医疗数据进行健康管理。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如版权人认证信息、版权内容摘要、时间信息、交易信息、维权信息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在所有涉及版权确权、授权、维权的环节,区块链都可以从头到尾记录下来,从而实现全过程追溯,而且整个过程是不可逆且不可篡改的,杜绝了大量的洗稿、抄袭、盗版等问题的出现,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在社会公益方面,公益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是社会舆论对公益机构、公益行业的最大质疑。区块链技术将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信息存放于区块链上,并且有条件地进行透明公开公示,方便社会监督。公益透明度提升公信力,公信力有助于社会公益发展速度的提升。 在信息共享方面,区块链技术用于机构内部以及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同步,有效解决各行政部门间协同工作的流程繁琐、信息孤立等问题。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将政府预算、公共政策信息及竞选投票信息用区块链的方式记录及公开,能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二、发展区块链的驱动因素分析 (1)全球主要国家政府对区块链的定位逐渐清晰,持续加快推动区块链发展 从整体上看,目前全球各国政府对产业的支持还以点状的项目鼓励为主,未来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各国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强布局,全面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大范围结合,加快区块链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2)区块链相关概念不断发展演进,技术发展逐渐走向体系化和多元化 2015年以来,全球区块链专利数快速增多,尤其是国内专利申请数量已位居全球首位。2017年以来,区块链领域的学术论文大幅增多,反映出对区块链的基础技术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快。 (3)区块链应用积极性不断提高,未来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之一 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有助于促进社会分工协作,降低社会分工和交易成本,区块链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多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培育,甚至实现行业革新。区块链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正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尤其是未来随着区块链3.0时代的到来,区块链将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协调,因此有望逐步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之一。 (4)国内外区块链创新创业活跃,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 区块链产业生态经过发展演化,较之两年前进一步打开,具体表现在:一是政府普遍强化了对区块链的监管和引导;二是更多区块链技术提供商进入行业,为区块链应用提供商和区块链用户提供底层平台、BaaS平台、区块链解决方案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IT企业、咨询公司等,例如IBM、微软、甲骨文、英特尔、微众银行、华为、德勤等;三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探索和推动将区块链应用在金融服务、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例如沃尔玛、京东推动区块链在商品防伪溯源方面的应用,马士基推动区块链在航运方面的应用;四是高校、研究院所等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投入,技术生态逐渐构建。 (5)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大力推动区块链标准化,产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自2016年以来,国内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大力推动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已有一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标准项目立项。此外,在政府的引导下,相关机构陆续推出区块链测试、培训等产业服务活动,加快建设相关产业服务平台,为业内从业机构提供必要的产业资源和条件。 三、区块链技术在江西的发展政策建议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并未广泛落地的新技术,大部分同志对其的了解都是从“比特币”,“Libra”之类的热点话题出发的。这些片面的理解让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中央的精神。建议我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区块链的研究和推广: (1)协调组织国内外,各个行业的,有实际经验的区块链领域专家和从业人员,面向省内的高级人才和各部门核心人员,举办多场高水平、全方面的区块链培训和交流会。 (2)通过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动中长期的区块链相关理论研究工作,要成立省级的区块链研究平台,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已经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3)通过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推动协议、框架、核心系统的研发工作,把行业应用的需求和区块链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我省的落地; (4)通过政府、环保(垃圾处理等)、有机农业、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数字化系统的示范性区块链改造,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提高相关部门的运行效率和数据透明度,进而总结区块链技术在相关领域落地的标准套路,促成行业规范 (5)尽快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产业基地等方式,鼓励区块链技术创新创业。 (余运俊 刘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