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芬芳在武汉“抗疫”前线的战地“茉莉花” 文|曾和平 图为何莉戎装近影。
何莉,女,四川南充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军医大学,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94年入伍,历任护士、护师、护士长,护理部助理员,护理部主任,。2019年4月任某康复训练科主任至今。荣立三等功一次。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2月13日,何莉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赴武汉执行抗“疫”任务。 
图为何莉在出征武汉前在医疗队誓词留言板签名。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开年之初,突然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如一场特大风暴,迅速席卷湖北,蔓延全国,波及世界。在中国,武汉成为疫情最重的地区。 肆虐的疫情,在何莉看来就是一场战争。2020年的春节,已回不去往年那个“复制”加“粘贴”的春节了。在疫情暴发之初,作为单位护理主任的她,密切关注着疫情事态的变化,安排远离营区的家人宅家隔离,做好自身防护,自己却根据部队封闭式管理要求住到单位宿舍进行自我隔离。这样,在春节直至离开营区到武汉的这段时间,她除了担负值班,就是独自一人待在宿舍。幸好,儿子和爱人将金毛狗“缘分”留在了宿舍,给她作伴。她与家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下班寂寞了,就打打电话、聊聊视频。而她最关心的还是那些触目惊心的疫情统计数字的不断飙升,简直就是心急如焚。她有个预感,这样大的疫情,部队肯定要到武汉前线,特别是从电视上看到国家在武汉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的情况时,这种预感就更加强烈了。 图为医疗队队长莫东平(右)和何莉(左)接受队旗及临时党支部旗。
果然如她所料,何莉所在单位接到了上级组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有着26年军龄、21年党龄的护理工作者的她,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请缨赴鄂参战。同时给爱人打电话立刻将“缘分”狗狗接走,没有把申请去武汉的事告诉他们,只是说可能去,然后便全力投入培训、物资准备等前期工作中。她说:“说真的,这是我到单位后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任务,我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图为何莉和所在单位医疗队赴武汉前面对党旗宣誓。
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经过前期准备,何莉2月12日上午就随部队出发了。“到武汉执行抗疫任务的整个过程,并没有告诉家人,尤其是年迈的父母”。何莉说。 图为何莉竖挂在墙上的古琴。
图为何莉爱人徐劲松(中)把何莉个人物品送到营区门口。同来的还有她母亲和儿子。
她在出发前,将心爱的古琴,擦得干干净净挂在墙上,意思是主人有事要出远门,并拍了一张墙上竖琴的照片发给了爱人徐劲松。知己莫如夫,爱人读懂了何莉的心思,回了一句“保重身体,平安回来”。 “直到第三天,父母才从同事那里知道我去了武汉的消息。我看瞒不住了,和他们视频,老爸一直悄悄抹眼泪。”她说。 图为何莉所在单位领导为出征医疗队送行。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协助地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将参照武汉火神山医院运行模式,承担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确诊患者医疗救治任务。 何莉成为最美逆行者的一员,融入白衣战士的绿色方阵。 
图为解放军空军出动运输机运送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图为何莉在军用机场留影。
此次抽组的医疗力量来自全军多个医疗单位。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军队医护人员分批投入支援,何莉和她的战友抵达武汉后,根据计划在第一时间展开相关医疗救治工作。 图为远眺何莉所在的军队医疗团队任务区——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

图为何莉所在的医疗队医务人员在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外等待接诊病人。 何莉所在的泰康同济医院,实际上该医院是一所原本还有两个月才能竣工的新建医院,一切都得他们亲自动手建设。何莉在到达武汉的当天,放下行囊就和医疗队的队员们投入到了紧张的接诊前的准备工作中,卫生清洁,安装设备,布置病房,划分病区。 经过4天的时间的昼夜辛劳,他们亲手完成了一个标准医院的建设。医院设置感染控制、检验、特诊、放射诊断、药械、消毒供应、信息、医学工程等辅助科室,经验收合格,4天后,医院开始收治第一批病人。何莉说:“在到达武汉的这4天时间里,吃了从来没吃过的苦,熬了从来没熬过的夜,我们的心愿就只有一个,就是尽快开设好科室,救治病人。” 图为何莉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整理医用物资。
根据分工,何莉担任总务工作。科室展开工作,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所有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防护物资以及工作人员和病人的生活物资都得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运回科室。在最困难的初期阶段,科室没有搬运工具,何莉和她的同事就想办法利用废旧的病床当推车。新建的医院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她和她的搭档天天风雨无阻地深一脚浅一脚、一趟又一趟的将所需物资从储物库室搬运回科室。有一次科室N95口罩告急,再不加紧领回中午班上班的同志就要“裸奔”了。于是,焦急万分的她加紧和库房联系,争取到优先领取,把足额的口罩搬运到科室才算松口气。 图为何莉利用废旧的病床当推车运送医用物资。
科室人手紧缺,她还自觉担任起卫生员、搬运工,帮助同事改造库房,清垃圾,涮马桶,脏活、累活全都干,干总务一天要洗几十次手,天很冷,从来没有生过冻疮的手,裂了好几道血口,由于怕病毒感染,总要洗手消毒,而每次洗手都疼痛难忍。何莉说:“在担任总务的二十多天时间里,从没有看到过武汉升起和落下的太阳。” 
图为工作了一天的何莉脱下防护服全身被汗水湿透。 病房直接与患者打交道,是医院最危险的“战场”,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区”,同时,在这一区域工作,危险性很大。何莉说,是战士,就是要在生死一线冲锋,就是要到前沿阵地决战。经过多次申请,她被调到“红区”工作,她克服自身年龄较大、患有严重鼻炎的困难,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不仅要给病人做好日常治疗,还要对病区进行消毒,打扫卫生,清理医疗和生活垃圾,对重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工作强度很大。她说:“一天下来,经常是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浑身湿透,汗水在衣袖里和护目镜上晃荡”。但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看到病人一天天日渐康复,她和她的战友们都高兴得像自己病愈一样。每当这时,何莉觉得就是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图为何莉乘坐班车在下班途中。

图为穿戴防护服的何莉在病房精心护理病人。 病人们看着她们在病房穿梭,只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和眼睛。经常说,你们太辛苦了,都不知道你们长什么样,要是我的女儿我也会很心痛。在物资紧缺的时候,也经常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比如擦脸油,洗头膏,尿不湿等等送给病人。何莉她们安慰病人们说:“你们受苦了,希望你们赶快好起来,我们都能早日回家。” 图为何莉在为危重病人喂饭。
对于何莉来说,最难忘的是43床一位80多岁的张婆婆。她入院时,身体非常虚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何莉当班时经常给她喂饭喂药,翻身擦洗。慢慢的婆婆越来越依恋她,主动问她的名字,说你就是我的亲闺女。 何莉和她的团队真诚奉献和无私的帮助,深深打动了一位叫朱毅卓的病人。朱毅卓从没有见到何莉的真面目,天天看到的都是护目镜里她那充满笑意、好看的眼睛,便特意用手机拍了下来,在病房的爱心墙上精心地画了一张何莉眼睛的素描画,还附了诗句:“今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来种花家。” 图为朱毅卓邀请何莉(左)在画有何莉眼睛素描的“爱心墙”合影。

图为朱毅卓康复出院时画了一张自己与何莉的漫画送给何莉作纪念。 有一次,朱毅卓和同事手机视频,同事说想看看医护人员,对她们说几句话。朱毅卓拿着手机看着他们一路小跑的忙碌,她们只有匆匆摆摆手,道声好,感动得视频另一头的同事们热泪盈眶。朱毅卓为了表达对何莉和她的团队的感恩之情,自愿组建志愿者团队,制作了“平安回家之声”广播节目,在每天的中午和下午吃饭时间为她们播音,整整播出18期。 何莉说,爱与被爱其实就这么自然,就这么简单。 刚进入病房时期是科室收治任务最重的时期,每天都忙于自己分配的工作,和病人沟通较少。3月中旬,随着治疗任务的顺利进展,病人们开始陆续康复出院,任过康复训练科主任的何莉明白身心并护对于病人非常重要,只要一有空,她就发挥专业特长和病情稍重和情绪不好的病人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为他们分忧解难。由此,何莉成为他们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图为何莉与病重的14床郭大姐握手,祝福她早日康复。 一天,何莉为病重的14床郭大姐打扫病房卫生,并给她打好洗脸水,挤好牙膏。郭大姐不停地说“谢谢”,还说自己在家非常爱干净,在这里因为生病实在下不了床,给你们添麻烦了。还悄悄对何莉说,有好几次都想不开,病情恢复这么慢,真的太难熬了。何莉安慰她说,有我们在,一定会好起来的,要有信心,家里还有爱你的丈夫和女儿等你回家,并为她推荐好听的音乐,教她做床上肢体锻炼。经过何莉的真心交流与热心帮助,郭大姐终于从阴影里走了出来,积极配合治疗,病情逐渐好了起来。何莉说:“其实,病人们特别需要倾诉和交流,打开他们的心结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何莉(右)在为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
何莉还担任着单位医疗队副队长之职务,她和队长莫东平分工协作。队长莫东平担任医院机关材料组组长,每天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即使在一个医院,他们都没有机会和时间碰头。于是,何莉主动承担了医疗队微信群和具体事务管理,每一名队员的身体、思想状况她都了然于心。进入“红区”前,她手把手地教导队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确保人人过关。为缓解大家焦虑紧张的情绪,她坚持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的方式去关心和沟通,保证每一个人都轻装上阵。 
图为医疗队行进在途中。 何莉的抗疫格言是:用爱、责任和担当践行自己的初心。何莉说,她出发前就是这么想的,现在也就是这么做的。 抗疫一线如战地前沿,何莉如茉莉花般幽雅芬芳,默默香远。 
图为“携手抗疫,众志成城”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