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近日,走进龙南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农户们正在抢抓春暖无雨好时机开展春耕播种。龙南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多措并举保障全县早稻播种面积6.86万亩。截至4月7日,该县已完成6.79万亩。
宣讲到户 早稻种植早部署 “按之前的正常产量,早稻和晚稻加起来并没有中稻一季的双倍多,加上灌溉用水导致的早稻成本高等因素,很多人选择只种中稻,其他时间则种植其他农作物。算下来,我们这早稻种植都是20年前的事了。”50多岁的关西镇老农技站长黄家义介绍。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耕生产推迟了一段时间,秧苗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移植了,现在我们正在加快速度翻耕田土。”今年44岁的黄春勇2013年开始在关西镇种植水稻,并在2017年注册“勇佳香米”商标,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然而进行早稻种植,还是头一次。 聚焦早稻种植,龙南县通过微信发布种粮扶持政策、编印《龙南农情》、发放宣传册及召开户主会等形式,将耕地保护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 连日来,龙南采取“统一进种”、“统一育秧”、“统一翻田”的办法,先行垫资购置谷种进行集中育秧;将农民不愿种或没有能力种植的土地全部由乡政府统一收回,组织人员统一耕种……为不误农时,该县各乡镇在动员的同时将进种、育秧等前期工作同步进行。 全程扶持 后顾之忧全解除 “水稻种植前期投入大,而且稻谷价格低,种多了卖不划算;种植技术不高导致产量低,忙活一阵空欢喜……” 针对农户的顾虑,龙南县在印发《关于严防耕地抛荒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出台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县农业农村局组建4个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组频繁下乡实地指导,解决农户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我看你这里都出现烂苗情况了,得赶紧放水处理,不然全部坏掉。最近这段时间雨水充足,一定要注意排水。”近日,县农技专家刘甫祥在安基山林场指导林振业解决早稻烂秧问题,保住了秧苗。 除提供技术服务,该县还对集中连片种植早稻的给予补助,对农户发展粮食生产购置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先给予农机购置补贴。同时,该县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对农药、化肥、种子门店进行重点检查。据悉,该县已筹集化肥3000吨、农药60吨,农用薄膜25吨,农机具570台,能够满足春耕备耕及早稻种植生产需求。
“大户”引领 种粮生产成热门 “现在镇村帮忙流转土地,免租金,还修复了水渠,这样的好事错过就可惜了。”黄春勇原打算种植200亩左右早稻,在县级、镇级出台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将早稻种植面积增加至450亩左右。 不止关西镇,龙南其他乡镇也积极挖掘种粮能手、种粮大户建立早稻粮食示范点。目前,龙南全县已建立粮食种植示范点113个,其中100亩以上示范点25个。 “这么多大户转向早稻种植,镇村干部也认领自种,我跟着种,准没错。”九连山镇古坑村贫困户赖永茂介绍,在看到镇党委书记带头各领种1亩早稻后,他将原本计划种中稻的2亩田改为早稻种植。 3月17日起,龙南实行县领导挂乡(镇、场),帮扶单位挂点村,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小组,帮扶干部联系户负责制。将全县粮食面积、产量目标进一步细化,把种粮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田。为进一步压实责任,该县成立督导组对各乡镇开展每周一督查。同时,龙南发挥村干部的带头带动作用,要求各镇村干部每人完成1亩以上和带动村民发展30亩以上的早稻种植任务。目前,该县已有464名村干部自种823亩早稻,带动1560户农户种植9389亩早稻。(叶波 刘水优 蔡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