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冲在前方;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争分夺秒;这是一场关系生死的考验,他奋不顾身!他是群众眼中的“退伍老兵”,他是干部眼中的“硬核书记”,他是党员眼中的“纪检主任”,他还是同志身边的“温情兄长”,他就是沭阳县沭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亚超。 
闻令而动,“退伍老兵”排兵布阵
多年的行伍生涯,锻造了他“令行禁止,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县疫情防控会议召开后,他以一名退伍老兵的政治敏锐性,在大年初一便安排部署好全街的疫情防控工作,成立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完成了296个网格防控布点,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防控工作责任网络体系。在他的组织带领下,街道、社区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完毕,并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30支党员突击队,42支志愿服务队,全街1560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战“疫”前线高高飘扬,为全街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筑牢安全堡垒。
多措并举,“硬核书记”抗“疫”有方
沭城街道地处沭阳中心城区,辖区有169个居民小区、252个独栋楼,常住人口约43.7万人。能否守得住沭城,关系着全县乃至全市的疫情防控大局。
“管得住是硬道理,控得牢是硬任务,严到底是硬要求!”他率先对居民小区实施全封闭管理,每个小区只保留一个大门,所有楼栋全部设立楼栋长,24小时值守把控,所有车辆、人员必须凭证通行,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严格的要求,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他依法强力打击危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拒不配合防控管理的一律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先后立案调查并给予行政处罚11人。
为确保返沭人员排查隔离到位,他带领街道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排查,一楼一册,一户一档、一人一卡,三天时间,全覆盖摸排43.7万余人,精准摸排出外出返乡人员、外来人口等人员2821人,第一时间排查出1150名返人员,密切接触人员50人,及时建立台账,进行居家隔离。他还创造性实施“五位一体”包保责任体系,明确重点人员由驻点干部、社区干部、片警、村医和网格员负责包保,确保重点人员隔离管控到位。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正是他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统筹协调、忘我工作的成果。
善作善成,“纪检主任” 抓铁有痕
无法则不安,无纪则不治。没有铁的纪律,就打不好这一场疫情防控战。曾担任县纪委“纠风办”主任的他是一名老纪检,查办案件、督导检查,曾是他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也养成了他较真碰硬、敢于亮剑的担当品格。
疫情防控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去哪里。各社区人员管理是否到位、居家隔离人员是否按规定执行,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解决,群众迫切需求是否落实、复工复产企业的防控是否严实……这一系列的问题始终在他头脑中萦绕。为此,他每天都采取“四不两直”的方法,深入防控一线,检查人员在岗以及防控责任和措施落实情况。他跑遍了沭城的角角落落,无论是一两万人的居民小区,还是几十户的城中村、十来户的独栋楼,一处都不放过。他以身作则,严字当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不亲自了解情况不放心、不亲自安排不放心、不到现场督查更不放心。”正是他的“不放心”换来了群众的安心和放心。
大爱无言,“温情兄长”严慈相济
他积极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调剂资金购买紧缺的疫情防控物资,千方百计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先后采购了一次性口罩40000只,防护服150套、电子温度计300支,并及时将相关物资分发给一线防控人员,全力缓解一线党员干部口罩等防护物资缺乏问题。
他每天都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为防控干部送去物资和精神鼓励,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记得做好防护”“每天坚持不容易,注意休息好”“有你们付出和奉献,战疫必然取得胜利”……一声声简单的问候,饱含着浓浓的真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温暖了一线干部的心。
他在战役一线发现和识别干部,对在疫情防控“火线”中挺身而出、作风扎实、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12名社区干部及时选拔任用,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在战“疫”一线担当作为。
抗“疫”虽难,但人心很暖。“硬核书记”像兄长般的温情关爱,让一线干部群众充满必胜的信心。
面对疫情,潘亚超同志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上率下、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43.7万人民群众撑起生命安全的“保护伞”。(周立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