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不到赵家的“天桥”了
悦 声/文
说赵家的“天桥”,我先说说赵家。
赵家,是南京市高淳区的一个自然村;原隶属漕塘(乡)的孙赵行政村,现在隶属固城街道花庙社区。 在上小学、初中时,我一年中会多次的从东坝步行到漕塘,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十月半”是漕塘的庙会,这大都是结伴前往。当然,每年春节,我也去漕塘街和井头村(拜年),我的四姨娘和娘舅家分别在这两处。 这一路,从东坝出发,途径中村、杨树下、赵家.......然后穿过漕塘的井头村,再走两华里就到漕塘的街头----这是东坝到漕塘(步行)的最佳路径,全程约15华里;当我(们)走到赵家时,就在赵家的“天桥”下小憩(这里,地处这段路程的中间,走累了,就在这休息会)。 赵家的“天桥”是上世纪70年代初兴修水利时诞生----这是引水(灌溉)渠道,是用人工挑土垒起夯实而成;又因它像一条长龙驻卧村口(不能堵住村口啊), 故此,必须留有“出入口”-----缺口,用水泥浇筑渡槽,并牢牢地架空连接缺口两端。 有时,我们也以“赵家天桥”为标志------可以在这小憩、嬉闹等等。从那时起,“赵家天桥”也成了有趣的记忆。 到了1976年,东坝--漕塘的交通工具多起来了,我几乎就不再步行去漕塘的了。原来的这条路我有40年没走过了。现在,我已经也不能走的像从前那么“从容”了-----变化太大了(前两天,我想去“赵家天桥”看看。这“桥”还在不在,我开车就在赵家附近直转圈,就是找不到“进村的路”)。 前天下午,是现在热心的邻居作向导,我才再次来到了赵家。 可进村后,我就找不到当年的“天桥”了。村子大了,模样变了......我按记忆找到了那水渠的一点痕迹(见图).......这里,已被竹子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