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节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处处闪动着医务人员英勇奋战的身影。在赣县区,除了直面病魔一线的“白衣战士”,还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俗称“流调人员”),他们不引人注目,但却是全区抗击这次疫情不可缺少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一打响,他们就要负责查找传染源(犯罪头目)、密切接触者(共犯或受害者)、病例活动范围(作案场所)等工作,揭秘事实真相,工作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就像侦探小说里的“侦察兵”,每一条新发布的疫情信息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流调人员上门入户开展密接排查工作
流调人员督查居家隔离人员情况
据了解,该中心是全市最早取消休假、最早开始驻守值班的单位之一。为确保第一时间出动,他们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待命。为梳理疫情,更好开展排查工作,他们每天晚上要对工作进行汇总,并对疫情开展研判,讨论疫情的每一个细节,理清千丝万缕,每天晚上都要21:30之后才能回到住处。经常才刚睡下,又接到通知要出动,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没有睡到天亮。
流调人员对疑似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人员深入隔离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流调工作需要与病人接触,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他们面临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保护同事,该区防控新型肺炎指挥部安排他们住在宾馆,区疾控中心也空出整个二楼供他们使用。从1月24日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连续近一个月未回过家,不能看望家人、不能辅导孩子作业,每每想父母孩子的时候,只能在工作的空隙,匆匆通过电话、视频聊表思念。而这,要延续到疫情结束。
流调人员在病人去过的银行开展排查流调人员在私人诊所开展排查
为了减少被感染的风险,流调人员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对第一例病例邹某进行流调前购买了一部手机,在流调时请护士帮忙把手机给邹某,然后通过手机进行流调。但很多的时候,他们要挨家挨户与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面对面的流调。一旦判定了密切接触者,要对他们实施隔离开展医学观察14天。 对病例调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因为你可能面临着病人不信任你、不配合你、回忆不清、怕牵连亲朋好友而隐瞒,密切接触者不想被隔离而撒谎等形形色色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疏漏都可能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为了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流调人员总是要把握好方向,掌握好语气,深入又深入,细致又细致地询问病人,每每流调完一个病人都要花费1个多小时,甚至更久,因穿着密不通风的防护服,全身总是湿透,这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流调人员在加班加点讨论分析疑似病例
据悉,赣县区第一例确诊病人自述并没有接触来自疫区武汉回来的人员,为了排查传染源,流调人员把病人前14天内去过的地方以及有可能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都进行排查。如对病人去医院看病当天在缴费、拿药、同诊室就诊的可能接触的人员,通过医院调取资料,民政和公安查找联系方式,然后打电话一一进行排查,这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大工程。 对密切接触者的追查和管理是其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事情,为了完全掌握密切接触者,流调人员就像破案一样,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到处排查接触过病人的人,疾控中心主任罗鸿华、分管副主任刘军胜更是多次带头前往疫点进行排查。 在赣县区疾控中心,这些流调人员只是一个缩影,在防控新型肺炎的这场阻击战中,相对于医院救治病人的轰轰烈烈,每个疾控人都是一个战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毫无怨言。 截至目前,该区疾控中心已经累计流调确诊病例9例、排查传染来源2235人、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155人、采集样本88份,运送样本145份。战“疫”在继续,但流调人员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他们不怕困难和挑战,无畏疫情和风险,因为他们是最平凡不过的疾控人,更是最勇敢无畏的战士!。(刘慧琴、陈昊星、钟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