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瑜(左)与曾冬珍(右)在南昌出征武汉前合影 自江西省组建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并在疫情最严重的一线发挥重要作用后,2月4日,江西省紧急组建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当日下午,主动请缨出征武汉的龙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护士曾冬珍、龙南中医院护士刘瑜随援鄂医疗队一同出发,奔赴武汉一线支援! “我在这里挺好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全国各行各业支援武汉的大卡车,开始工作后我可能接不到电话,你们也不用担心我。”2月5日中午,到达武汉第二天的刘瑜发回视频,向家人报平安。而和她一起出征的曾冬珍已被安排在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参与救援。 
刘瑜申请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要去武汉前线了,这是我申请书,院里已经同意了。”1月28日,当刘瑜把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全家人当场懵了。特别是她那个也在医院上班的双胞胎妹妹刘璐,迟迟没有缓过来。原来,年初一看《上海首批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到达后接手金银潭医院一个病区》的新闻报道时,刘瑜和妹妹就聊起也要像这些人一样,有机会一定要去前线这个话题。 “你报名了肯定要你去,90后年轻,家人无需照顾,又没小孩,还呼吸科专业对口。”刘璐没想到,自己当时的一句无心之言竟成了她最后悔说的一句话。此时的她也才反应过来,为什么在看了武汉护士为了更好穿防护服,把头发剪掉的新闻报道第二天,姐姐也把自己的长头发剪了。 1月29日,当刘瑜要奔赴武汉前线的消息经过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出后,刘瑜的亲戚朋友纷纷打来电话确认。当晚,刘瑜家族群开启了人数史无前例的视频对话。“为什么你会要去武汉?”这是家人们最好奇的问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先是中华儿女,再是父母的女儿。”当刘瑜回答完问她的这个问题。家人们隔着屏幕鼓起掌来。 “姐,你是心目中的英雄。”堂妹堂弟表达自己对姐姐的敬意。 “刘瑜是好样的,你们要向她学习。”77岁的外公也出现在视频里,对年轻一辈提出寄语。 
刘瑜工作照 “行囊里装着的是家人满满的爱” 当明确刘瑜要去武汉已成事实,家人们也没再说什么,只是从28日开始,《新闻联播》成为了这个家庭从早到晚必看的节目。在想炖鸡汤却满县城找不到土鸡的情况下,排骨、鸡蛋成了每餐必备,等到刘瑜回来才开饭成为一家人无声的约定。 1月30日,轮休的刘瑜在家里拿出羽绒服,照着视频模拟穿防护服。家人则是在一旁指导,有一个细节和视频上不一样,母亲就要求刘瑜重来一遍。如此反复操练,既是父母对女儿的担心,也是女儿在想办法让父母安心。 2月4日凌晨1点,刘瑜接到通知5点出发。和妹妹在收拾东西时,尽管很小声,还是把母亲“吵醒”。母亲也加入到收拾行囊的行列,箱子已经很满了,母亲还是一再强调这要带,那要带。两个苹果被刘瑜嫌重拿出来后,又被母亲塞了进去。“这个一定要带上,我要平平安安的回来。” 4点钟,全家人都起来了,一家人吃了份最早的早餐后送刘瑜出发。 
曾冬珍请战书 “别告诉家人我去哪了” 相比带着全家族人的祝福上阵,龙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护士曾冬珍则是另一种场景。 “我也是前两天才知道我老婆要去武汉的,现在她人已经到了武汉,但是我的小儿子阳阳到现在还不知道妈妈去哪了。每当他问起这个问题,我都是和他说妈妈在上班。”据曾冬珍的丈夫何英群介绍,不知道曾冬珍去哪里了的,还有他的父母。 “从事护士职业15年来,她平时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每次都要做完事才会下班,很多时候回到家已是半夜。早出晚归也是常态,所以好几天没见到妈妈,我说在上班,我那小儿子也没有怀疑。” 1月26日上午9时许,龙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工作群里发出一份倡议书,选派一名护理人员赴湖北武汉支援。倡议书发出不到一小时,全院近30名护理人员报名。看到医务人员已经在疫情一线连续奋斗了数十天,非常苦、非常累,且没有办法休息。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的曾冬珍写下自己请战书。 
曾冬珍工作照 “现在武汉那边疫情这么严重,院里也有意推荐我去,我自己也想去。”2月1日,曾冬珍和丈夫聊起自己要去武汉的想法。也是那个时候,何英群才知道妻子要去武汉这回事。 “不能去啊,这和抗战时期上战场有什么区别,会死人的。”在与父亲的通话闲聊时,何英群不小心透露了曾冬珍去武汉的消息,父亲当场表示反对。 “你也不用太担心了……”70多岁的父亲没有再和儿子多说,挂断电话后马上打给了曾冬珍。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不去行了吧……”曾冬珍安慰起电话那头焦急的公公婆婆。 “这边好忙,我要开始做事了,你照顾好家里,别告诉他们我在武汉了。”2月5日,何英群原本想和妻子多说几句,却被曾冬珍三言两语打发了。 “我就对她说,你既然选择了去武汉,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到了那就好好做事,我会尽力保守好这个秘密不让阳阳知道,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当问及得知妻子要去武汉前线是何感受,何英群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道。(叶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