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上饶讯 (王义东 纪慧萍) 年关将近,江西省玉山县横街镇江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桑田家园内的扶贫车间里每日一派繁忙景象,这里务工的人员大多来自小区内的搬迁户。而在这些忙碌的人群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大家熟悉的身影,他就是横街镇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周正飞。可以说,桑田家园安置点的竣工交付使用,凝结着周正飞几年的心血和汗水,所以,他不时要过来看看。
 学深悟透政策内涵,精准摸底搬迁对象 横街镇下辖十个行政村,其中有碓头村、江口村两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镇又多山地、丘陵,其中周山村、清溪村、江口村大坞场等地由于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易地扶贫搬迁也成了当地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扶贫工程,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这是周正飞常说的一句话,2017年,为精准核实搬迁对象,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进村入户。横街周山村山门自然村,位于周山村大山深处,车辆无法到达的一个古村落,村中仍有几十户村民常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十多户,因村民“靠山吃山”,多数不愿意进行搬迁。为做好搬迁对象摸排工作,周正飞在村干部陪同下,连续几天步行山路一个多小时到达山门村,对村内住户进行挨家挨户政策宣传,对符合搬迁条件的进行搬迁意愿摸底,一一核实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在距离横街集镇约8公里的江口村大坞场深处,由于交通不便,发展条件有限,当地村民大部分已外迁,当时只余贫困户何祖云一家还在留守。何祖云上有80余岁的老母亲,下有四个还在上学的孩子,自己眼部有残疾,妻子肢体残疾,因无能力建新房,一家7口不得不留守在世代居住的大山深处,每次去趟镇里起码2,3个小时。自从周正飞踏进他家的门槛,带来他家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消息时,何祖云仿佛就看到了生活的阳光,一家人没事就到工地里转转,期待着早日搬进新家、开启新生活的那天。
经过周正飞带领扶贫干部深入精准的摸排,江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最终确定了31户116个贫困人口为搬迁对象,他们大多来自横街较为偏远的周山、清溪及江口村大坞场等地。
严抓工程进度,严守质量大关
 2018年9月,“桑田家园”二期工程前期安置点审批手续完成后开工建设,由于前期审批手续耗时长,导致工期紧张。为防止项目施工方为赶进度导致房屋质量方面不过关,周正飞从项目开工后每天都会到安置点察看建设情况,保障安置点建设质量过关。9月中旬到10月,阴雨连绵,严重影响了安置点项目建设进度,原计划年底竣工验收,工期变得更加紧张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又要保障安置房质量,周正飞紧急联络施工方,代表业主方和施工方以及项目监理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在周正飞的监督指导下,安置点建设在工期内顺利竣工。 落实“就业”+”产业”,实现稳定搬迁
让安置点搬迁户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最好的方法便是要让他们稳定就业,实现“造血扶贫”。江口安置区项目在启动的同时,就设计了一个200余平米的扶贫车间。安置区建成后,周正飞积极联络县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在多方努力推动下,玉山县辉华防雨正式入驻安置区,帮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抓就业的同时也抓产业发展,贫困户搬迁出来的,原住址的土地、山林流转出去的利润并不多,能搬不能没发展。周山村处于山陵地带,山中柴草丛生,水源不充沛,一般普通种、养殖产业完全无法发展,普通农作物在这种地域即使种植成功了产量也会很低。通过调研,他发现,高山油茶喜阳光、种植环境需要坡度,且易生长,十分适合周山村这种山形地势,产出的茶籽价格高,产业带动效果好。于是,他鼓励周山村、江口村大坞场等山区村发展油茶种植、迷迭香种植等扶贫产业。
如今,每次到安置区,贫困户们看到周正飞,都会乐呵呵地和他打招呼,争相邀请他到家里做客。有一次,贫困户聂国有的妻子罗天平看到他来了,飞快地提起菜篮到附近地里摘了点自己种的蔬菜,临走时非要塞给他。说起现在的生活,罗天平很满足,因为要照顾四个还在上学的小孩,她无法外出工作,所以自从听说安置区内的扶贫车间要启动了之后,她每天都盼望着,并且第一个报了名。如今,她每天送孩子们去学校之后,都会到车间里做事,每个月有3000左右收入,工作顾家两不误,每天过得既忙碌又充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周正飞及横街镇所有扶贫干部的努力下,横街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认可。目前,全镇共实施了两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其中桑田家园安置点共安置了31户116个贫困人口,碓头村安置点安置了7户9个贫困人口。在2019年玉山县扶贫摄影大赛中,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切入点的横街镇选送作品——“安居乐业、幸福家园—横街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获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