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卫东教授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12月14日至15日,由10名老师,40名学生组成的师生代表队在彭卫东的带领下,先后前往赣州市于都县、瑞金市进行红色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第一天,该校师生代表身着红军服,肩挎印有毛主席头像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字样的行军包来到了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也是赣南第一块红色根据地。 学校师生代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先后参观了主题雕塑广场、集结广场、长征渡口、纪念广场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并在纪念广场向中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我校师生代表在致敬中央红军的同时,切身感受和学习了万里长征之源的精神,也缅怀了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新的时代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随后,学校师生代表来到了位于于都县城的毛泽东旧居——何屋,深入了解了毛泽东同志长征前夕在于都调研的故事。何屋原为何姓人的民房,房子较宽敞,前后有小院,共计房间三十余间,占地636平方米,是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1934年9月中旬,毛泽东从瑞金来到于都,就住在这里的东厢房,10月18日,毛泽东离开何屋,从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开始了长征。 最后,学校师生代表来到了梓山镇潭头村,详细了解了苏区百姓生产生活和脱贫攻坚等情况,并拜访了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潭头村自明初建村至今已700余年,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有近2000人参加红军。现有村民2899人,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为1.1%。过去,潭头村的穷远近闻名。“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近年来,乘苏区振兴东风,村里守住绿水青山,垒起金山银山,大力发展产业,着力改善环境,在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摇身变成生态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 
实践教学第二天,江西工程学院师生代表来到了共和国摇篮——瑞金。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 学校师生代表首先来到了“叶坪”红色革命景区,在红军烈士纪念塔下缅怀为新中国成立英勇奋斗、忘我牺牲的革命烈士,体会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回味中国革命史上谱写的光辉篇章。 接着,学校师生代表来到了“红井”红色革命景区,先后参观了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央各部委旧址以及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居),最终来到红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我校师生代表共饮红井清澈甘甜的井水,品味出了共产党人与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革命岁月。 最后,学校师生代表来到了“二苏大”景区,在中央政府大礼堂中体会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加深了对弘扬党性、加强党性修养的认识。在防空洞中,体会到了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居安思危,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通过本次红色实践教学,提升了学校师生代表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学校师生代表一致表示本次活动意义非凡、收获颇丰,并许下坚定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永远向党、爱党,为实现“中国梦”艰苦奋斗,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宋杰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