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浙江嵊州讯】(记者:李海良 通讯员:袁巧妮 童瑶) “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文化之魂深深镌刻在浙江大地上。自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诗路文化带”的决策部署以来,一场山水和文化融合的诗路建设就此徐徐铺开。这是文化浙江建设的时代亮点,更对打响“诗画浙江”金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诗路文化价值被不断挖掘,浙江的文化魅力和产业发展正涌现勃勃生机。12月12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浙江省诗路文化产业发展主题活动暨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发布在浙江嵊州举行,活动旨在展现浙江打造诗路旅游目的地成果,助力嵊州文旅融合样板地升级,从而深度推进浙江诗路文化产业发展。 诗路印在实景里:1条黄金线路10个诗路旅游目的地首发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一句话道尽李白对嵊州独特深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笔下的建德夜景引人遐想;“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寥寥数语将杭州江南风韵烙印在境内外游客的心中......跟着诗歌去旅行,已然成为大众寄托情怀的一种方式。究竟哪些诗路旅游目的地最打动人心?这个答案今天终于揭晓。 
自2019年6月初,浙江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推选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全省11个地市共计45个县(市、区)的86个目的地提交了申报资料。推选活动历时四个多月,最终嵊州市越剧小镇、新昌县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县天台山旅游景区、临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浙江神仙居景区组成的诗路黄金旅游线新鲜出炉;而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建德市梅城古镇、西塘古镇等10个目的地入选浙江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另外,宁波前童古镇、温州江心屿景区、湖州南浔景区等17个浙江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培育名单也依次揭晓。这一份名单,集合了浙江诗路建设的“排头兵”;为向往来“诗画浙江”的朋友提供了一份可靠实用的“打卡清单”。 
本次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的甄选,是对浙江历史文脉、旅游资源的重新梳理;浙江诗路要从文化概念向文化品牌转变,就要通过一批批诗路文化新地标的打造,将“诗和远方”融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让老百姓乐在景里、游在诗里,全民共享浙江这个大花园的“生态美”和“诗意美”。 诗路兴在产业里:诗路沿线地共享发展“妙招” 文化为魂、产业落地。诗路文化建设不仅要发现“珍珠”、打造“高地”,而且还要“串珠成链”。如何补齐“各自为阵”的短板?加强诗路沿线各地相互间共筑平台、共享品牌的意识成为重要的抓手。本次,来自衢州市、台州仙居县、丽水缙云县、杭州拱墅区、绍兴嵊州市的5个诗路沿线代表县(市、区)就分享了在以往诗路建设中摸索出的“锦囊妙计”。 
除了经验的分享,未来要如何建设好诗路?嵊州作为诗路上的重要节点,嵊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启富透露:未来嵊州将以“剡溪影月”为主线,打造百亿文化产业带,整合美食、越剧、温泉、书法等资源秉赋,续写“诗路嵊州”新篇章。 
活动当天,《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总体规划》首次对外亮相。规划将剡溪及其沿线、金庭镇书圣小镇、温泉养生小镇、百丈飞瀑景区等区块统一有效部署,致力于将嵊州打造为唐诗主题沉浸式体验地。 诗路美在传承中:激活文创基因让文化活起来 诗路建设不仅要做得“兴旺”,更要走得“久远”,如何传承下去就是绕不开的主题。诗路体现了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而在新时代尤需激活文化创新基因。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势在必行。 
一曲嵊州独有的《越韵古诗》串烧,叫醒了现场嘉宾的耳朵,也唤醒了大家对古诗和越剧的热情。像这种用唱越剧的方式来背诗,深受当地孩子们喜爱。在发布会的外场,一边是小笼包、榨面扑鼻而来的人间烟火气息,一边是嵊州竹编、泥塑、根雕等非遗技艺的厚重悠远。古诗新唱、古艺新诠,这只是诗路传承的一个缩影。 
浙江诗路,山水交融,串联起诗情画意的山水走廊。未来,浙江将深度推进诗路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诗路产业体系,促进诗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打造长三角的绿色美丽大花园和世界级东方度假胜地发挥更大的潜能。(文中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附:一、诗路黄金旅游线 嵊州市越剧小镇 新昌县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天台县天台山旅游景区 临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 浙江神仙居景区 (排名不分先后) 二、浙江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名单 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建德市梅城古镇 浙江莫干山风景区 西塘古镇 兰溪市诸葛八卦村 楠溪江国家风景名胜区 衢州市南孔古城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缙云县仙都景区 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