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失落、彷徨之际,桂小敏老师不仅给了我生活上的帮助,更给了我精神上的安抚。因为这份爱心,我走出了自卑的泥沼。因为这份爱心,我很有信心朝着我的大学梦阔步前进,我的梦想就像被无形中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下自由的飞翔。”12月7日,来自江西工程学院互联网+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物流管理专业黄杰杰同学说,他的感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黄杰杰同学说道:“江西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大爱情怀的大学,我既是学校评审“国家资助”的受益者,又是受学校教师桂小敏的帮扶者,正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爱心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炬,鼓起了前进的风帆,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一定会把这份深厚的情谊,化为奋斗的动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江西工程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新余城中,倚靠着巍峨的仰天岗、依傍着仙境般的仙女湖畔。在新余这个“七仙女下凡”故事的发源地,生活着这样一位心地善良的平凡人,在平凡之中铸就不平凡的人生,创造非凡的人生价值,他就是江西工程学院优秀党员教师——桂小敏。 
爱心在交流中升华。从教几十年来,桂小敏老师见过太多太多在外求学的游子与父母分别的场景,身为人父的他曾经也亲身体会到过这种儿女在外,父母担忧的心情。作为教师的他爱生如子,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让在校学生安心地学习。十几年来,他过着衣食朴素的生活,将自己平时生活中攒下的积蓄去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十几年如一日,桂小敏老师的坚守让无数学子感受到了来自学校、来自社会的温暖。 “是桂老师给我新的希望,圆了我的‘大学梦’......他不仅在学费上资助了我,而且每个月给我1000元的生活补助,让我能够在江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黄杰杰告诉记者,因为他家住在偏僻的农村,家里微薄收入全靠年迈体弱的父亲在外打工挣获,在收到江西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十分复杂,内心也是那么的迷茫,既有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又有对“昂贵”学费的担忧。就在面临入学的人生重要时刻,全家人都为“学费”犯愁时,他受到了江西工程学院桂小敏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桂老师告诉他,家庭贫困是暂时的,只要自己能够立常志,圆了大学梦之后,珍惜大学时光,脚踏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参加各方面的锻炼,待毕业后,走上社会一定会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只要付出,你的未来就有星光。走进美丽的江西工程学院后,黄杰杰同学在桂小敏老师的亲自帮助下,他申请到了勤工俭学的岗位。这种“按劳分配”的独特方式既让他有了一定的收入,又加强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在这个充实忙碌而有爱心的校园里,黄杰杰明白了艰苦奋斗永远是改善生活的必经之路的道理,并暗自下定决心,在校一定要努力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辜负父母和学校的期待。在走向社会,参加就业岗位后,肩负起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 
“爱心助学,大爱无疆”,桂小敏老师还将自己的温暖带到了更遥远的地方。前些年,桂小敏还曾帮助过一位来自重庆合川的女孩——邓星星。她是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崇山峻岭的环绕使这个地方对外缺少联系,信息闭塞。加上其父母体弱多病,常年靠药物维持生命,因此,家境十分地贫困。在桂小敏得知她的情况之后,他毅然决然地主动为邓星星缴纳三年的学费,并且每月提供200元作为她的生活费。如今,邓星星同学已经顺利毕业,在广东省地一家知名单位上班,并组建起了自己的温馨小家。桂小敏老师自豪地说:"当她发短信告诉我她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时,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像是比吃了蜜糖还要甜。看到她成家立业了,我感到很开心、很自豪,也很欣慰。很幸运自己遇见并帮助了她,希望她也能为爱接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捐资助学兴教育,爱心帮扶暖人心”,今年5月,桂小敏老师带领社会各界人士向西部偏远山区捐资捐物——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禹膜镇大龙村,并在那里成立了一个"爱心农家儿童书屋"。桂小敏同志一次性捐书《传承》120套,每套近50元,价值达6000余元,并和江西工程学院退休教师陈平璋带领新余社会各界捐款10万余元,为西部地区边缘山村孩子带去爱心帮扶。据悉,建立"爱心农家儿童书屋"后,去书屋阅读的小朋友络绎不绝。特别是寒暑假来此阅读的小朋友就更多了。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为父母省了心。为师,唯有"传业授道解惑也",桂小敏老师做到了这点,希望贫困山区的儿童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桂小敏老师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为教育默默奉献的他,像红烛一样,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我们播下爱的种子,用行动去浇灌,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勾画出全面建成小康,早日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画卷”桂小敏老师曾说道。条条小溪汇入广袤无垠的大海,簇簇火苗聚成温暖耀眼的火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扶贫攻坚战正处于十分关键的阶段,唯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将扶贫攻坚战进行到底,每个人都汇聚点点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 爬坡过坎,上山滚石,需要所有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身为共产党员的桂小敏教师坚定地跟随着党的脚步,做到心中有民,始终忧民,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将扶贫大事见诸于身边的小事之中。桂小敏老师的一颗热忱的爱心还在继续散发着温暖,他的真心与爱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寒门学子。他说,捐资助学,托举寒门学子“求学梦”,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式。细细回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很是在理。(金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