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记者弓志平)宁夏银川讯;为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宁夏中卫市以优化融资环境为突破口,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开启了全方位的民营企业纾困行动。截至目前,先后帮助纾困民营企业100多家,协助360多家企业融资近80亿元,54家规上困难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不同程度改善,银行抽贷、断贷、压贷现象已有效遏制。
一是精准施策,一企一策对症纾困。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民营企业纾困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民营企业纾困工作,向大型困难民营企业派驻工作队,在深入调研和沟通的基础上,全面摸排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认真梳理企业风险成因后,积极与银行机构沟通对接,形成困难民营企业“一企一策”纾困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约谈商讨、向金融机构发函、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扎实开展民营企业纾困工作,并动态调整“一企一策”方案,持续跟进,巩固纾困效果。抽调各部门负责人成立三个派驻工作组,建立了跟进督办机制,有力督促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二是搭建平台,汇聚合力缓解融资难题。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协调,搭建了涵盖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政、银、企”沟通平台,各方通过积极主动联系商讨,协调配合,形成了纾困工作合力,共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市政银企工作座谈会,促成各金融机构和辖区企业对接融资项目35家21.44亿元,组织22家企业申报政策性纾困基金,其中5家企业获批,占全区11家的45.5%。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主动对接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积极盘活信贷存量,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引导信贷资源向小微、民营企业及“三农”倾斜。推动宁夏新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卫市金帝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困难企业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集体协商、集体决策、一致行动的平台。
三是创新思路,引入资源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不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用好风险补偿金、转贷资金、纾困基金等政策性资金。同时,与企业保持实时深入沟通,创新纾困工作思路,通过尝试引入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协助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战略投资人,推动企业通过改善商业模式创造现金流、引入外部资本盘活低效资产等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流动性。市委、市政府在纾困难度大、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创新纾困手段,调整纾困方案,积极引入战略投资人盘活低效资产,经投资方、银行、企业多次磋商,对宁夏红宝实业有限公司近7亿元的部分资产进行重组,引导其改变经营模式,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四是增强互信,构建良好金融信贷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精神,制定《进一步加强中卫市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见》及配套方案,采取26项具体措施,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围绕金融、电子商务、交通运输、旅游等领域出台了40余项信用诚信制度,不断提升城市信用水平。进一步优化了融资环境,积极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通过向金融机构发函、召开银企座谈会、政银共同现场调研等方式,增强银行和企业互信,有效解决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印发《中卫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政府14个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了守信、失信联奖联惩操作平台,推进了激励和惩戒措施落地见效,中卫市综合信用全国地级市排名由年初的188名提升至8月份的93名,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