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廉江市横山镇六格村扶贫干部胡皓
谢文杰/文 
三年多前的一个夏天,佛山市的天空中飘浮着一朵又一朵白云,在蓝天的怀抱里尽情地跳跃着,她们一会儿深情拥吻,一会儿搂肩搭背,一会儿像高山峭峻,一会儿又似鱼肚骚人,无不让人有一种流连忘返之感。在这个欢天喜地的日子里,胡皓获知单位需要派人到千里之外的湛江廉江市进行精准扶贫,他不加思索地主动请缨了。可就在他报名的当天,却收到了女儿学校迎接高考的家长会通知。 这时,胡皓内心有了一丝犹豫,因为对于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如果做父亲的连自己女儿不到一个月就要即将高考的事都置之身外的话,妻子这一关是相对难已安抚的。如何是好呢? 下班吃过晚饭,他便主动找到妻子,一边讲述当前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一边引导妻子支持自己参加精准扶贫工作,通过他耐心细致的心灵交流,妻子最终支持了他的工作。 在一个清风气爽的清晨,胡皓踏上了自己的扶贫之路。 在去扶贫点的路上,胡皓顾不上与妻女别后的儿女情长,也来不及欣赏沿途风景,而是一头扎进了精准扶贫的工作之中。他一边思考自己如何迈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一边寻思着如何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如何把单位交给自己的这项光荣任务干得有声有色? 经过一千多里路的深思熟虑,他最后决定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进行“思想扶贫”;第二步是进行“智力扶贫”;第三步是进行“物质扶贫”。 
第一步:思想扶贫 思路决定出路!他一到达目的地,屁股还没有坐热,就约了六格村委书记主动交流,经过深入调查之后,他最后提议先组织村里的94户贫困家庭的当家人进行思想发动。 于是,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国地税没有合并之前)驻村工作队与六格村委会“勤劳智慧,共同致富”的思想动员会就这样诞生了。 会上,胡皓本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的指导理念,深入浅出地宣讲了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鼓励全体贫困家庭摒弃懒惰习惯,克服“等、靠、要”的不良观念。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动员大会,一户又一户的贴心交谈,实打实的伸出援手,村民慢慢养成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良好美德,逐渐剔除了“等、靠、要”的不良习气。 众所周知,在扶贫工作中,身心健康的人思想工作相对容易解决,要解决极少数精神存在疾病的人的思想就有些患难了,可是胡皓没有畏惧,更没有退步。 村里一个大哥患间隙性精神病,他的房屋在评估时属于危房系列。可是,当人们义务去给他做危房修理时,却突然遭到了他的暴力攻击! 从安全起见,胡皓带着干活的人立即进行了撤离,可是,人撤离了,屋还是危险的,胡皓心里依然忐忑不安。于是,他一方面与村两委沟通、商量,求助贫困家庭的亲属进行协调;另一方面又在茶余饭后独自冒着生命危险“上阵”与他及亲属交谈,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几个回合下来,胡皓不但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还掌握了他的患病规律,最终把他安置到了安全住房,顺顺利利地推进了危房改造任务的完成。 2019年11月26日,胡皓所在的佛山市禅城区税务局收到的一封感谢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要常回家看看,感恩亲人及乡里,多传输点好的思想,改变乡村落后的旧思维。”经核实,这是廉江市横山镇六格村一位叫做陈日妹的大学毕业生所为。 原来,陈日妹的家是胡皓精准扶贫的对象之一,通过耳濡目染的精准扶贫,她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不但完成了学业,还没有连累家庭。所以她觉得精准扶贫的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教育扶贫,只有把贫困家庭的思想提升了,才能学会用正确的行动去改变贫困的现状,扶贫要先扶志和扶智。 至今,六格村在胡皓的协调下,村里还开设了阅读、音乐、医疗卫生等其他类型的乡村课堂,通过多维度播撒精神食粮,有效地解决了“等、靠、要”的不良习气。3年来,胡皓负责帮扶的那94户305人的贫困家庭有98%达到了脱贫标准。 
第二步:智力扶贫 胡皓是从军营里走出来的扶贫干部,他深深地懂得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思想问题之后,才是完成了扶贫工作的“上篇文章”,接下来如何写好扶贫工作的“下篇文章”呢?
经过反复思考认为,当地贫困家庭大都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下”的村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和致富经验各有千秋,在这种情况下要带动他们发家致富,最佳方案是尽快提高这些贫困人员的“造血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顺势而为! 于是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会诞生了,首先授课的是六格村经验丰富的养猪专业户陈养。培训会上,陈养结合多年来的养殖技术与实践经验进行一一讲解,特别是对家畜病防治、注射疫苗等重点进行了个案分析,针对贫困家庭的诸多疑惑,陈养还作了个案回答。 会后,胡皓还分析了贫困家庭每户不同的贫困基因,一一协助他们确定了种植、养殖的个性化项目。 为推进农村科技扶贫效力,提升贫困家庭 农业技术综合素质,胡皓决定在贫困家庭中推行“稻田高效综合种养”,他动员大家以水田为基础、种植水稻为核心、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养殖水产品(鱼、虾、鳅等),将种稻和养水产品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发挥水稻和水产品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水产品双丰收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怎么将自己的理想付诸于行动之中呢?胡皓决定亲自调查了解,当他发现有一名村干部在“稻田养殖”方面有其独道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时,他立即督促他亲自上阵,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传授稻田综合种养的方法和相关经验。 这位村民听取了胡皓的建议之后,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剖析各种模式在当地推广的可行性;其次,对稻田开沟、防逃、泥鳅放前处理等基础设施和苗种投放、饲养管理、水位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也一一进行了面对面的耐心辅导。 为了避免盲目追求产量,降低风险投资,胡皓又跟贫困代表专门强调了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三大原则。即:遵循市场经济、因地制宜、可控风险! 特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村民的致富路,贫困村的人均收入在日渐攀升之后,胡皓并没有满足,白天他继续与村民肩并肩地在一起干活调研,晚上回到房间,他又上网查找适应当地贫困人员的致富路,当他发现狮头鹅是当地贫困人员致富的好帮手之后,他又筹集资金,购买、培育了8000多只狮头鹅苗进行生态化养殖。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2018年1月12日下午,六格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全体社员欢聚村委,2017年度精准扶贫分红大会在贫困家庭的欢声笑语中如期举行。 如今该村的产业项目先后带动了64户共计262名贫困家庭入股参与产业发展。仅狮头鹅生态养殖收益就高达65万元; 推广种植的400亩优质高产水稻获得丰收,按市场价计算,每亩增收约300元-500元;湛江水投收益9.67万元。 仅2018年就为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每户增加收益及分红达1260-3300元。产业项目的发展提高了贫困家庭收入,坚定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信心,令贫困家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胡皓鼓励贫困家庭增强信心,在苦干实干加巧干的致富路上奔上了小康生活。 
第三步:物质扶贫 基层扶贫工作的时间一长,胡皓一步一步摸出了道道,有的贫困家庭家劳力充足,但就是长期懒惰,不动脑,不干活,想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于是胡皓渐渐采取帮急不帮穷的扶贫思路。挨家挨户到贫困人员家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克服懒惰思想,早日走入田间,走进社会,走上致富之路。
但是,对于天灾人祸给当地贫困家庭带来的痛苦,他却视为己任。 每当中秋新年到来之际,他都会带着佛山市禅城区税务局领导的关怀,载着全体干部职工的爱心,为六格村贫困家庭送温暖,3年多来,先后为五保、低保贫困家庭捐赠了柴火炉、餐桌、餐櫈和棉被。冬日的慰问,点滴的爱心关怀让六格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帮扶单位送政策、送温暖、办实事、促发展的浓浓情谊。 “情系困难群众,奉献诚挚爱心!”这是一个基层税务干部扶贫的“座右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9年春天,胡皓被广东省评为“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在和他的交谈中发现,他并没有因为这一份荣誉而欣喜,更没有觉得这一份荣誉属于他一个人所拥有,他说:“严格的讲,这一份荣誉应该归当地的所有支持我们扶贫工作的贫困人员!” 三年多的扶贫工作,胡皓有过欣喜,也有过无奈。 别的不说,就拿去年远在京城的一次别离,一次与“大山”般一样的父亲的别离来说,就够让人泪流满面了。因为胡皓在几千公里的乡下扶贫,不能在父亲的病床前陪伴,或者聊些开心的往事,或者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在老人家的弥留之际,他赶到京城之后,只与父亲相守20多个小时就永远离别了!这是他一生最遗憾的事,也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