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释道教首创合办 孝亲尊师世界祥和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网香港讯】(全媒体记者甘木/王丽丽摄影报道)一声响鼓,掲开了“ニ○一九香港祭孔大典”的序幕。九月二十九日上午,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道教联合会、香港佛陀教育协会首次联合主办的“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二五七十周年释奠典礼”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 
据主办方介绍,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大力倡导修身齐家、修己达人和为政以德,充分彰显道德理性、济世风范和担当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并以它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影响力,把握时代命脉,顺应发展潮流,在新时期“古树发新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不断前行的动力。 
此次祭典的主献官、分献官,由主办方儒释道教三家单位共同推派代表担任,这在香港尚属首创。香港及海内外四千多各界人士虔诚参祭,以阐扬中华尊师重道之风气、传承古圣先贤之道统,冀以匡正世道人心,普令天下长治久安。在目前的香港风波之时,这场“祭孔大典”格外引人关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自古重视教育,释奠先圣先师之礼可上溯于周朝。自孔子没,后之学者莫不宗焉,天下皆尊以为先圣,故祭孔之礼绵延千载。以祭孔大典为载体,弘扬传统道德,崇尚文化教育,学习念恩报本,化解冲突纷争,有助于唤醒根植于华夏儿女血脉之中的良知、仁爱、敬畏和责任,以此唤醒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祭孔典礼通过祭祀仪程、音乐、舞蹈等形式,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儒家思想中“礼”的涵义,对于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上午九点半,祭孔典礼仪式之前,先播放了“孔子事绩及教化”的纪录片,其后年过九旬的老法师亲临会场,发表视频讲话:“孔子的言传身教对现代人的启示”,阐述了祭孔的意义,以及孔子言传身教对现代的启示。 
之后主持人对祭孔典礼礼仪进行解说,上午十点,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己亥祭孔大典正式拉开帷幕。祭孔大典包括启扉、迎神、进馔、上香、行初献礼、行初分献礼、恭读祝文、行亚献礼、行亚分献礼、行终献礼、行终分献礼、饮福受果、撤馔、送神、望燎、复位、阖扉、撤班等程序。如同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全体参礼嘉宾身着传统汉礼服,整冠肃立,面色持重,目光虔诚,庄重行礼。现场弦歌阵阵,雅乐齐鸣,场面神圣而肃穆。 

香港文化舞剧团团员担任佾生,演绎六佾舞,舞姿古朴卓劲,搭配典雅的辞章、平和的曲调,表达了对至圣先师孔子至高的敬意。礼、乐、舞三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展现出有序的和谐之美。祭典仪式遵循古礼,从预备、迎神、祭祀到送神、礼成,环环相扣。祭孔典礼举行了近两个小时,相当隆重、庄严肃穆,令人叹为观止。 



 

整场祭孔大典就是一场无与伦比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盛宴,让两个璀璨时代隔空相应,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香港各界将继续擎举中华文明的火炬,续写礼仪之邦的锦绣未来。这场祭孔典礼,吸引了四千多名海内外嘉宾到场观礼。大众虔诚参祭,亦为传承了千年的中华尊师之道深深感动。 
为使大众更深刻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价值,下午香港艺术家用沙画表演《孔子圣绩图》,以现代的艺术形式,再现了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化事绩,表现了“至圣先師一一孔子”的伟大形象。 
大会还邀请了来自台湾的悟道法师做了“提倡大众念佛回向化解社会对立冲突”的讲座;来自大陆的马涛老师主讲了“至圣先师一一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讲座。爱到了听众们热烈欢迎。 
最后,香港文化舞剧团表演了精彩的音乐舞剧《弟子规》,透过舞蹈的形式,将“孝心无价”和“教育的意义”娓娓道来,带领观众在感动中体悟古圣先贤的智慧。 


荀子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若不尊重老师,教育的价值就无从体现,社会秩序也将随之紊乱。主办方表示,在“尊师重道”观念淡薄的今日,希望透过“祭孔大典”再度唤起对这一至德的重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一一“孝道”与“师道”,进而发挥教育的力量,匡正世道人心,早日实现太平盛世。 
以祭孔大典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崇尚文化教育,学习念恩报本,化解冲突纷争,有助于唤醒根植于华夏儿女血脉之中的良知、仁爱、敬畏和责任,以此唤醒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