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江西工程学院师生参演话剧《蒋国珍》于9月23日—9月24日晚在新余市会展中心影剧院震撼上演,话剧角色扮演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蒋国珍老师之侄蒋喜仔由我校教师周博波扮演,剧中学生演员扮演者——由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学生刘可欣、代炫燚、王贤、王思雨、汪志、万婷、肖彩虹、吴桂玲、游琴、刘佳敏、王靖祎共计11人扮演,话剧演员总共25人,该校师生占比近50%。整场话剧场景构造设计生动逼真、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演员演艺功底深厚、捐资助学事迹深受感动,整场话剧演出时间近2小时,成功的演出,感人的故事,受到市委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话剧讲述了蒋国珍于1957年被错误划为右派, 1979年平反,重新回到了阔别20余载的乡村小学,回到了渴望知识的农村孩子中间,而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给他的22年共计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给了国家,用于资助他人。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之后的30余年时间里,他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人,累计金额40余万元。
耗费巨资自助学生的蒋国珍平日的生活却是一贫如洗,平日里他把卖棉花、白菜、红薯的钱都用于助学,他每天用红薯蔬菜加一把米煮成混合饭,早晨一煮三餐,而一年到头,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花费仅几百元。
30余年来,蒋国珍就这样克己厚人,凭着常人难以置信的节俭,倾其所有去资助学生。“正因为我没有儿女,所以我把天下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儿女。通过他们,我延续了我的希望和梦想。”他说的这句话也感动了无数人。
观看后,市民朱木根评论,在演出过程中,剧中呈现了“三大转变”令人欣慰。一是由蒋国珍老师所资助学生从“农村娃”转变为“知识人”。二是蒋国珍老师之侄蒋喜仔对其叔事迹“不理解”转变“支持者”。三是爱心资助团队从“小乡村”范围转变为“全社会”延续。真可谓“奉献一个人,造福千万家”,体现人蒋国珍老师一生“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报国使命”,无论是从演员自身,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江西工程学院校园文化中心彭祺真主任表示,该剧是一部“讲好新余故事”,传播正能量的现实题材剧目。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蒋国珍同志不忘初心、捐资助学的情感纠结和感人故事为主线,描写了蒋国珍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了他的人性善良、胸襟坦荡、责任担当和美好梦境。江西工程学院由12位师生参加此次高雅话剧演出,体现了学校积极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师生成功的演出,受到省委、市委领导的肯定,彰显了学校在融专业学习、艺术熏陶、思想教育于一体,实现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文化实力,为学校师生传播了正能量,树立了江工师生的良好形象。
此次公演是江西工程学院师生积极投身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江西工程学院文化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受到了参与学生和观众的广泛好评。(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