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肺袖式切除簡稱袖切,是一類為了避免全肺切除,複雜的肺葉切除重建手術,可幫助部分腫瘤位置很不好的肺癌患者完全切除腫瘤。心胸外科執業醫師林培鋒昨日表示,與全肺切除相比,袖式切除更加「微創」,它使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患者有了手術的機會,保留更多的肺組織使術後生活品質更好,手術後病殘、死亡率更低。 林培鋒醫師收治一例六十二歲的男性肺癌,因腫瘤在右上肺氣管口,須全右肺切除,切除後可能造成重度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已經想放棄治療。後評估患者全身衰竭,精神狀態差,心理壓力大,無法耐受。決定改變手術方式,應用「右上肺袖狀切除術」,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右肺的肺功能,術後第三天,可下床活動,第五天,拔除了胸管,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林培鋒表示,患者術前一天夜裡,突發大咯血,幸好已住院,經處理後未發生窒息,第二天心胸外科與麻醉科即討論了術前大咯血對手術麻醉的影響。認為繼續等待手術時機的話,有可能喪失手術機會,於是按原計畫施行手術。同時,要求醫護人員注意患者病情監護,加強護理與心理安撫。 林培鋒指出,肺動脈主幹是全身最大的血管之一,時時刻刻都有全身一半的血流經過,手術風險可想而知。胸腔鏡手術從少到多,從易到難,技術從被學界質疑到被公認,相信隨著影像、人工智慧領域與外科技術的並進發展,很多高難度手術都可以以微創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