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记者 吴国庆)六年来,江西省浮梁县王港乡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在上级残联和历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软硬件环境,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各项生活,共享了王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19年7月,王港乡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被江西省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加强硬件投入 提高服务功能 王港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成立于2013年,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为建立以“残疾人之家”为中心的康复训练阵地,更好地提高“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王港乡加强硬件投入,站内健全了培训室、康复室、保健按摩室、图书室、资料室、室内室外健身场所等。拥有室外健身器材8件,室内健身器材12件,室内康复器材等14件,以及投影仪、电脑、照相机、电视等11件办公及培训设备,图书1100余册,有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之家和农疗场所,配齐了农疗用具,开展各种农疗康复活动。 
康复站以“残疾人之家”康复训练中心为载体,建立工疗室、娱疗室、营养餐厅等,制做宣传栏,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使“残疾人之家”成为残疾人生活中的精神乐园,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标,让残疾人在“家”中能够得到便捷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帮助处在社会边缘的残疾人回归生活主航道,让残疾人群体享有和谐社会的温暖,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为不同残疾类型的朋友提供康复服务,増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康复实效 康复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活动,使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既可参与社会活动,又能得到身心康复。该站每周两次组织残疾人到“残疾人之家”参加健身广场舞、室内外健身器材健身、室内康复、轮椅广播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投篮、呼啦圈等体育健身等康复活动;利用图书阅览室,开展读书阅读;利用投影仪,集体观看影片,播放健康娱乐搞笑的电影和平时参与活动的视频;组织开展健步歨活动,想方设法让每位残疾人融入其中,让他们身心得到释放和康复。大家有说有笑,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同时发挥乡卫生院、乡团委、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指导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正常开展,让活动内容更丰富生动,活动效果更扎实有效。 
该乡多数残疾人久居农村,远离市区,对外面的社会知之甚少,渴望到外面去走走看看。康复站根据这个情况,每个季度组织残疾人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游览浮梁县古县衙、瑶里景区、浮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花千谷等,一方面愉悦了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鼓舞了残疾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思想。还组织残疾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到浮梁县革命烈士陵园打扫卫生,帮助残疾人汪永明除草挖沟、采摘杨梅等,让残疾人互帮互助,争做志愿者,奉献爱心,感恩社会。通过农疗站开展种植蔬菜瓜果等农疗活动,让残疾人走进田间,在劳动中煅炼身体,体验过程,分享快乐,促进身心康复。残疾人吴连发以前是个老上访户,夫妻二人经过一年的康复活动,爱人金为红不仅身体得到了康复,原来老上访户的“帽子”也被摘除了。 
发挥“家”的作用 实施解困救助 王港乡充分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及时解决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康复、维权等方面的需求和实际困难。通过排查摸底,给全乡1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工程。残疾人李先好夫妇两人都是残疾人,由于家庭没什么收入,大门口一直都是泥巴路,通过这次无障碍改造,不仅家门口干净漂亮了,而且妻子所坐的轮椅也可以方便的出入家门。为5户残疾人家庭申报了危房维修,解决了住房安全隐患。为62名残疾人办理了低保,为129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为20名残疾人申报了阳光家园居家托养项目,为残疾人江显亮联系安装假肢,组织助残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提供生活服务,使全乡残疾人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康复站组织教师志愿者为智力残疾人何金林提供送学上门服务,解决了残疾人上学难的问题。为12名残疾人申报了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残疾人徐新波不仅谋到了就业机会,并且也在为残疾人事业黙黙奉献。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和志愿者到“残疾人之家”进行慰问和演出,激发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 
王港乡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下得到了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帮、有人关心,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残疾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