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长柯文哲今天在双城论坛致词重申「两岸一家亲」、「五个互相」,强调在「既有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儘管彼此隔阂一时不易解决,但不应影响两岸合作交流。 第10届台北上海城市论坛今天登场,相较上海市长应勇在开幕致词时仅提及「两岸一家亲」,柯文哲的两岸论述与政治词彙明显多了不少,在通篇1600馀字的致词稿中,就有600馀字在阐述两岸关係。
柯文哲致词时表示,举办双城论坛的初衷,就是希望透过推动两市的交流,让两边的人民有更多认识和交流的机会,藉此来增加善意,让两岸关係可以朝正面发展。
他说,两岸的交流必须要有延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尊重过去已签订的协议和互动的历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追求两岸人民更美好的未来。
柯文哲指出,自己一向认为要「促进交流、增加善意」,秉持「互信的态度」及「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彼此「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双方人民福祉,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係和平发展,他身为台北市长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他表示,推动两岸交流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可以和平相处,让人民过好一点的生活,毕竟两岸和平发展仍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期望。当然,彼此间有隔阂一时不易解决,但这些问题不应影响两岸的合作交流。
柯文哲说,两岸在往来如此密切的现实下,双方更应该要维持良好的互动关係,就像双城论坛的举办,让台北与上海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和强项,共荣互利,双赢互惠。
他指出,回首双城论坛10年有成,这证明只要把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任何问题都可以共同面对、解决。也期盼双城论坛能成为未来两岸交流的典范模式,为两岸关係和平稳定营造一个契机、开启新页。
应勇致词时表示,两岸民众是一家人,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台湾民众在上海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上海市民同等待遇,进一步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上海市长应勇(右)赠送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林刺绣」作品「双喜如意」给台北市长柯文哲。不同于前两次来到上海只穿运动鞋,柯文哲这次终于换上黑色皮鞋。 
台北市长柯文哲3日抵达上海后的第一个行程,是参观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台北市政府/提供) 柯文哲3日上午在桃园国际机场发表声明,照稿念时重申「5个互相」,并称自己相信的台湾价值就是「民主自由、多元开放」,还谈到希望台湾可以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及国际民航组织(ICAO),还有重视台商人权。 当被问及此番说法是否意在将城市交流议题拉高至中央层级,并在担忧政治效应的情况下先表态。柯文哲仅强调,每次出国都会做行程说明,去日本、美国访问也会讲人权,至于照稿念是因为「太长背不起来」。
5日与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刘结一的会见,柯文哲至今未对外鬆口,面对询问是否见刘结一并提及「五个互相」时,柯文哲说,「就继续看下去嘛,稿子到最后一秒都可以改。」
柯文哲并讚誉洋山深水港建设,他说,这是大陆自傲的工程,光通往港口的东海大桥就有30多公里,很了不起。要学就学人家最厉害的地方,就像去外国都会问你最感到骄傲的是什麽。

显然,柯文哲正在走一条不同于传统绿营或蔡英文现在正在走的「反中之路」,即使与韩国瑜对比,目前唯一有「被讨厌的勇气」而执意举办双城论坛的市长也只有柯文哲一人,他说:「两岸之间目前已无正式沟通管道,因此希望能藉由双城论坛的机会,向对岸表达台湾民众目前比较关心的议题,让对方多了解台湾民众的想法跟需求,相信有助于化解目前的僵局。」 一向力挺韩国瑜的旺中集团的旺报社评「带领台湾走出反中迷障」说:「国民党主要总统参选人的两岸论述似有拿香跟民进党拜的趋向,将进退失据;柯文哲两岸问题立场反而更坚定。从这个角度看,柯文哲比国民党更有机会带领台湾重新认识大陆,走出反中迷障。」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当台北市长,柯文哲有必要做这些吗?
柯文哲正在走一条不容易走的路,当两党竞相向中国大陆叫阵之时,一个市长任内没有重大建树的人是否有选总统的「高度」是一个问题,但柯文哲看两岸的「态度」确实与他们不同,他已经给台湾人另一个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