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教育
 
学生党员陈大军:不辜负母校的培养,做社会的栋梁
时间:2019/6/29 18:26:05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江工

个人简介

    陈大军,男,汉族,中共党员,来自江西宜春的农村,他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从初时的稚嫩到如今的日渐成熟,怀揣对理想大学的美好梦想踏进江西工程学院。在大学四年期间,在杨名权董事长倡导“三苦精神”的谆谆教诲下,在教师的耳提面命的帮助下,在自己不懈努力的奋斗下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省自强之星、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市新余好人、优秀志愿者、五四青年奖章提名,校连续两届获十大年度人物、优秀团学干部等。并且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奖,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5项,并运用到“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并获省级奖,大学期间共获40余项荣誉。与此同时在课余暑期等时间,一直坚持做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组织与参加过阳光助残、邻里守望为老服务、防艾禁毒、江西省麻博会及马拉松赛事等志愿公益活动达200余次,服务时长达1200多小时。志愿服务事迹得到中华新闻网、中华公益网、江西教育网等近十个媒体的报道,因此获得人县到国的四级优秀共青团员及2018年市级年度好人称号。是真正用勤学和坚毅书写着来自农村大学生的青春。

不辜负母校的培养,做社会的栋梁

    我是19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陈大军,今天非常荣幸能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代表毕业生党员在此发言。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党员对全校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春华秋实,四季更替,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们由懵懂的青年团员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学校党组织对我们的教育和人生的启迪让我们铭记于心,使我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都取得了更大进步。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创先争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组织负责。现将我作为党员的情况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党员,在思想上,我始终认为专业课程学习固然重要,但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也十分重要。我积极要求思想进步,大一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平常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积极自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积极协助分院书记带动周围同学努力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用先进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头脑去指导学习与实践。

    作为一名党员,在学习上,我始终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可以书写别样的青春年华。我也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各种助学贷款及学校的各类奖、助学金,使我这样的农村孩子上学没有了后顾之忧。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给了我改变命运机会的学校呢?所以我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均衡发展,并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与计算机二级。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高教杯”数学建模大赛,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大赛并获奖。在2017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受到了市委蒋斌书记的亲自接见并座谈,他寄语广大青年,要立足工小美的新余特色、坚定理想信念,趁年轻多磨练多积累,勤学习勇创新,知行合一,勇于成长,在激扬青春中开拓人生。

    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上,我始终相信志愿服务不仅可以给别人快乐和帮助,而且能给自己锻炼和成长。一进入大学我情有独钟的选择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一直坚持做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并参加过阳光助残、邻里守望为老服务、三下乡支教、江西省(国际)麻博会及全国新余站马拉松赛事等志愿公益活动达200余次,服务时长达1200多小时。志愿服务事迹得到中华新闻网、中华公益网、中国江西网等十多个媒体的报道。因此也被推荐获得从地方到团中央四级的优秀共青团员。在担任青协会长期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协会连续2年获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全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并在2017年度获全省无偿献血特别贡献奖,创造了前六届协会的总和。因为我相信,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争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弘扬者是每一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大年、身边的全国道德模范蒋国珍、新余好人江西工程学院退休教师陈平璋学习。在毕业生党员离校这一时刻,让我更加诚惶诚恐,因为我们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循循善诱的老师,告别宽容大度的组织,开始一段人生新的旅程。但我坚信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忘教育了我们的组织,不会忘培养了我们的母校,不会忘教导了我们的老师。

    作为毕业生党员,我们将继续弘扬杨名权董事长的“三苦”精神,传承“勤朴敏信”的校训。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教育,不辜负母校的培养,不辜负教师的教诲,做社会的栋梁,让母校因我们而感到自豪!

责任编辑:CNA14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浏览回顾北京人艺剧目10:《天下
2 江西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暨
3 高雅文学平台呼欲出 &
4 羽毛球腾空呼啸飞,银协企合作共融
5 《中华时报》创刊十周年庆祝系列活
6 王义东诗歌
7 江西省玉山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益
8 学生党员陈大军:不辜负母校的培养
9 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小红在江
10 江西工程学院举行2019年“就业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