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记者 吴国庆)6月27日上午,在江西省浮梁县蛟潭镇光明村竹家组的两个塑料大棚内,村委会干部们在帮着朱长清家采摘西红柿。端着装满西红柿的竹筐,朱长清感慨地说道:“要不是村干部帮忙,我的西红柿就要烂到田里了。光妇女主任一个人就帮我联系销售了1000多斤,太谢谢他们啦!”
家住蛟潭镇光明村竹家组的朱长清,因妻子孙堂锦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伴有肢体三级残疾,不能干重活,母亲年过七旬,家中两个女儿在读书,一家全靠朱长清这一顶梁柱坚强的支撑着。2013年底,朱长清、孙堂锦家通过村里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朱长清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享受低保待遇。
朱长清为了改善家中的贫困生活,向村民流转了20余亩水田种植水稻。前两年由于洪水侵袭,水稻收成较低。加上大女儿朱颖2018年考上了上饶师范学院,小女儿进入县新平中学就读,他的担子更重了!光明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为朱长清争取了产业扶贫项目,为他建起了两座蔬菜塑料大棚,并为他引进西红柿良种,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一个个西红柿吊满了枝条,就像一个个小灯笼,长势喜人。虽说朱长清的西红柿产量高、口味好、营养高,但因为严格按照有机食品要求不用化肥、农药,采用农家肥、有机肥,成本较高,如果售价和市场一样,那就赚不了钱,这也就制约了销售。正当朱长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村干部们来了。他们找超市、机关食堂和亲友,还通过发朋友圈,千方百计帮忙朱长清销售西红柿,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截至发稿时止,朱长清的西红柿在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已销售了3000斤,收入近万元。
对以后的生活,朱长清信心满怀。他说有党的好产业扶贫政策,有村干部的精心帮扶。通过教育扶贫,女儿也非常争气,顺利读上了大学,他家一定能尽快走上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