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网记者商良报道) 在贵州,有这么一支苗族,史称“西苗”,自称mjo31;他称“花苗”,聚集在清水江两岸,人口有4万多人,在唐末宋初因战乱迁徙到清水江流域拓荒定居的。 “飞叉”杀鱼节是贵州福泉清水江畔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带有浓厚的原始群居狩猎的生活遗风,在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仙桥乡唐连江乡长向记者介绍到,按照习俗,每年杀鱼节具体时间一般根据当年气候而定,仙桥王卡苗族同胞在农历三月三、夏季八月聚集到王卡蛤蚌河和清水江交汇处,参加杀鱼节,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杀鱼节,苗语称“停米”,意为“杀鱼”。先由“约头”(寨老),发出号令,然后各寨之间的“鱼头”开会商定时间后,各村寨派人上山(苗语为“笛把”)采摘桦香叶,将其捣椿制成鱼药。杀鱼之前,要放到河里将鱼闹昏。 每年汇集的人数可达万人以上,沿河两岸站满了叉手,你来我往,银叉翻飞,水花四溅,直至傍晚尽兴而归。 
2018年王卡苗族杀鱼节开幕式,仙桥乡唐连江乡长向来宾致欢迎词

召集杀鱼壮士 ,吹响牛角号,布置壮行关卡 
祭师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负责捕鱼活动开始前的祭祀水神活动 
第二道壮行酒--妻子壮行,妇女身着苗族盛装为丈夫、恋人敬酒壮行 
苗族妇女有”妹养哥“一说,她们不光要负责食物,还要携带孩子,为丈夫或恋人送行 
这个苗族同胞肩上挑着用化香叶捣椿制成的鱼药,放到河里让鱼头晕,利于捕捉之 
她们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自制土酒和佳肴给男人们送“鱼饭”

祭河神仪式,由药头、寨老备齐祭祀物资,在河滩祭奠河神,进行许愿,同时童女呤唱祭歌 
捕鱼开始,大家分列河流两边,眼疾手快地找寻河中目标,像闪电般地抛出手中鱼叉 
一位苗族小伙把捕获的鱼绑在腰带间,以吸引异性的关注,在王卡苗寨,男孩捕获的鱼越多,对女性就越有魅力 
杀鱼壮士展示战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