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记者商良报道) 在全面推进殡葬改革,贵州省福泉市的金山街道积极探索创新“222”(两个网络、两套制度、两项承诺)工作法,群众对殡改政策从对抗向接纳、从旧俗向文明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治丧从简,祭祀从俭”文明风潮在“亚洲磷都”福泉这片黄土地上正悄然涌动。 建强“两个”网络,打通殡改信息神经末梢。为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贵州省殡葬管理办法》等工作部署,福泉市于2017年1月及时出台了《福泉市殡葬改革指导意见》文件,全面启动推行殡改全覆盖。金山街道作为福泉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何在全市殡改工作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结合管理面积广、人口多等问题实际,提出了建强“两个”网络,将信息监控延伸到管理区域神经末端。一是建强“殡葬信息网络”。聘请278位殡葬信息员,按照“一对一”网格包保形式,覆盖全办各个村寨、小区(院落)直至单元楼栋,有力保证全区域死亡人员信息畅通、及时准确。二是建强“殡葬监督网络”。邀请10名德高望重、群众信服、热心极高的村贤,按照“一村明确一名监督员”定期监督模式,要求各村监督员对各自负责监督的村(居)在治丧祭祀活动中进行常态化监督,严格引导教育村民治丧从简、祭祀从俭,用村民信服的人引导村民自觉改变观念理念,为推动殡改逐步形成良好文明风气奠定了坚实的引航舵手。 健全“两套”制度,压实上下联动职能职责。一是健全包保制度。建立了“主要领导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职工包组、村(居)干部包点、村民组长包户”层层联动、层层衔接、层层包保、层层担责责任制,同时,加大对包保人员问责追责力度,有力促进了殡改责任无缝衔接,任务层层压紧,职责层层明晰良好工作格局,保证了殡改工作纵深有序推进。二是建全考核制度。将殡葬改革列入工作重点,纳入考核范畴,制定了考核细则,明确细化了各部门、各村(居)职能职责。单项规定了殡葬改革分值在年度考核中的一定权重比,激发了村(居)及部门自觉抓实抓好殡改工作责任心与紧迫性。 督实“两项承诺”,激发全民参与殡改自觉性主动性。一是督实机关干部主动承诺、表率执行殡葬改革政策,要求机关干部必须负责监督自己家属与亲属执行好殡改政策,如发现机关干部监督教育家属、亲属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由街道纪工委进行问责追责。通过承诺,兑诺,机关干部和村(居)干部深入村组、小区(院落)与群众、市民签订殡葬改革承诺书达15000余份、通过村组院坝会、小区院落会集中开展殡改宣传教育达200余场次,发放“绿色殡改”宣传倡议书10000余份,宣传教育群众9000余人次。二是督实市民、群众自觉承诺、主动执行殡葬改革政策。督促包片包村包组包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积极引导村(居)或小区(院落)将殡葬改革写入村民自治制度或城市小区(院落)区约院约,让市民、群众自觉按上红手印,签下承诺书,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形成有章可惩、有据可罚民间自治制度,让殡改政策用自治制度形式规范落地落细到村组院落。 通过以上工作举措,金山街道殡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走出了一条“惠民、绿色、文明、和谐”殡改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办殡改火化率达100%,公墓集中安葬率达98%,未发生1例违规治丧事件,未发生1例因殡改事件造成上访越访案件。先后有国家发改委、以及省州市三级人大代表团进行调研,四川、江西、广西及各县市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16余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金山街道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荣誉称号,被文化部授予“先进文化社区”荣誉称号,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乡镇”,辖区双谷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一特示范村镇”、贵州“十佳美丽乡村”。被市委、市政府多次表彰为殡改先进单位。
 2019年5月24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佘瑞东前往贵州福泉市金山街道调研“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 
佘瑞东副司长、徐建中副司长听取街道介绍农村公益性公墓开展情况 
佘瑞东副司长在福泉市副市长李毅的陪同下,查阅农村公益性公墓宣传手册、收费标准、村规民约等资料 
听取街道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农村殡葬改革”222“工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