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輝丹/新北報導】「迷你營養評估表簡版」是社區長者目前營養篩檢的最佳工具,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昨日提醒,這六個問題詢問時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在詢問第一個問題時,可以詢問長輩或其照顧者,最近進食量是否減少?可能是每餐吃一碗飯變成半碗飯,可能是原本餐間有吃點心習慣,現在不願意再多餐進食,也有可能是原本對吃很有興趣,現在卻興趣缺缺。若有進食量減少狀況,可再進一步了解造成的原因,是牙齒咬不動食物?是假牙不合口造成口腔疼痛?是吞嚥卡卡的很吃力或是容易嗆到?若在這一題沒有得到兩分的長者,就要依據造成進食量的原因作改善,若有咀嚼困難,可將食物事先切小塊,若有吞嚥困難,可再進一步將食物打成泥狀等,若是可以使用合適的假牙,也可以選擇配戴假牙以改善咀嚼困難的問題。詢問第二個問題時,要瞭解體重是一個非常容易獲得的客觀數值,不需要到醫院抽血,家中只要有一台體重機就可以輕鬆獲得。當體重發生減輕的狀況,表示身體獲得的能量小於需要量,當有非意願性的體重減輕時,代表身體有營養不良的風險增加,需要進一步了解造成體重減輕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營養介入並持續監測體重變化。詢問第三個問題時,需注意隨著年齡增加、身體組成改變、肌肉量減少、影響身體活動力,然而不當飲食如蛋白質攝取不足,營養不良也容易增加肌少症的風險。所謂的「肌少症」,其測量肌肉功能的指標就是走路速度,因此活動能力也可反映長輩身體肌肉狀況,進而推估長輩的營養不良風險。詢問第四、五問題要瞭解心理創傷、急性疾病、精神心理問題會增加身體壓力,進而增加身體熱量需求量,若仍一直維持原本的熱量攝取量,可能會有攝取不足問題。另外,精神心理問題、急性疾病也會有可能會影響食物攝取意願及能力,長期下來容易衍生營養問題。第六項問題中有兩個可以參考的數據,一是身體質量指數用來評估是否有體重異常的指標,當長輩體重過輕,其營養不良的風險較高,若無法獲得身高及體重的數值計算身體質量指數,則可選擇監測長輩小腿圍。小腿圍的測量,需在長輩坐著放鬆時或兩腳平均受力站立時,以皮尺圈住小腿,測量最粗的那一圈(小腿肚)長度。另外,小腿也是用來評估肌少症風險的方法,用長輩自己的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圈住小腿最粗的部位,若小腿肚比手指圈住的圓圈小的話,表示罹患肌少症風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