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看中华时报 ·微博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教育
 
这两处别字用不得!
时间:2019/4/29 13:49:20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潘豪德

这两处别字用不得!

/潘豪德

 

   《这两处别字用不得》中的“垾”写成“悍”和“故里”写成“故裏”,出现在江苏的溧阳市。

 前些天,曾约一友人到市郊转转,看看郊区的新气象,半天下来,可谓悠哉乐哉!然而,发现了有两处地方的文字中用了别字,觉得离原意相差甚远,有必要给他们指出来,好让他们改正一下。

                                   

  一、交通指示牌上“垾”不能写成“悍”

我从中关村科技园那边往东走来,远远就见前面有一大桥,走近桥头见有一大石,上刻“夏宗垾大桥”五个红色大字。这个“垾”,是形声字,读半边没错, 词典里注音“hàn”,意义为“小堤,多用于地名。”在溧阳用这个字作地名倒是少见。笔者曾在高淳工作多年,那里半山半圩地区有众多小圩田,圩乡地区的大圩田里,往往又包围着一些小圩子,小圩子的堤一般都不是很高很宽,因此那里的一些小圩子或圩堤上的小村庄,名为“□□垾”的就较多,人们对这个“垾”字一点也不感觉陌生。

我循着有点坡度的公路缓步而行,踏上高处的大桥,放眼望去,见到河堤外有一片不很宽广的圩田,旋即就想到了“夏宗垾大桥”名称的来历。再往前走,进入一个村庄,向一村民打问这里的村名,回答叫“夏宗垾”,便更信大桥是因地而名的了。

可是我站在大桥上的时候,还见到桥头竖起的一块交通指示牌,蓝底白字,尺把见方的大字,赫然标示为“夏宗悍大桥”。 “悍”,与“垾”同音,意义却大相径庭,词典里解释:“一是勇猛,二是凶狠;蛮横。”看来用在地名里是十分罕见的。交通牌上这个“悍”底色与其它字比特深,大约是经过更改的,我不知道其更改的原因,反正觉得这个更改是更错了,甚觉这个“悍”字用得不是个滋味。人们都知道,我国的众多地名往往是有历史渊源的,或因地形地貌,或因宗主族姓,或因行政设置,或因传说故事……,当今时代发展变化快速,更改地名、重题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地名者亦多。我国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地名与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有密切关系,对规范地名也是非常重视,为防止出现地名混乱,各地都成立了县市级的“地名办”,地名办在地面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后,为保护历史文化,重新题名时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充分尊重历史,慎用新名字。因此,我就不知道交通部门在夏宗垾大桥竖的牌子上写为“夏宗悍大桥”的依据是什么了,如果是不依循地方历史,也不遵循地名办的规范,强行改变名称,那就让人觉得有点“悍然”了哦。

 

          二、“故里”不能写成“故裏”

 

走过夏宗垾村,紧紧相邻的叫“马场里”,参观了那里古老的昆仑桥及桥头的古井古茶亭。有热情的村人建议我们还可以到夏庄村看看史贻直墓,那里已建设得不错,离此地不远,只需步行前往。

循着村人的指点,只十多分钟我们就到了史贻直墓园。只见一道铁栅栏大门,门旁是一堵招牌墙,嵌着“文靖园”三个石刻大字,下方有石刻《史贻直简介》,墓园门前还立着一方省文物碑,这样的墓园外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庄重简朴。(参见文后来自网络的图片)

我虽是溧阳本地人,对史贻直这个历史人物却还是了解甚少,所以对那通篇繁体字的《史贻直简介》也认真看了一遍。看到说史贻直在“乾隆二十八年病逝于任上,归葬故裏”,顿时就想到撰文者由于对简化字与繁体字的渊源关系了解不深,在这里竟是用了个别字,应书“归葬故里”,却万万不能写成“归葬故裏”的。因为繁体字“裏”是“里面、外面”的“里”。而“里”原来就有这个字,“里”在古代本是行政单位,五户为“邻”,五邻为“里”,户与户之间距离不远,所以后来又有了“邻里”一词,农村有很多村名叫做“□□里”,如墓园不远处有个村子叫“马场里”,大概就是由此而来。古人住得较分散,由“邻”到“里”毕竟有了些距离,嗣后用作路程的单位为“里”,也与此有关。因事业远行在外的人,都是从这“里”出去,到了遥远的那“里”,如此,那“里”就是“异乡”,祖居的老家这“里”是他的“故里”,又谓之“故乡”“家乡”。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表里把“裏面”的“裏”和衣服“夹裡”的“裡”两个笔画多的字,合用一个笔画少的同音字“里”。所以,“里面”可以写成繁体的“裏面”,但不能写成“裡面”;衣服“夹里”可以写成繁体的“夹裡”或“ 夹裏”,( “裏”“裡”都是形声字,前者形外声内,后者形左声右,都与“衣”有关,“裡”是“裏”用在这里的一种异体写法);而“故里”却不能写成“故裏”,“十里路”也不能写成“十裏路”。就像“發”和“髪”都简化为“发”,我们在特殊场合可以用繁体字,但若把“理发”写成“理發”,把“发展”写成“髪展”那便大谬不然了。

史贻直是溧阳的历史名人,从墓园的石刻简介里的表述,就可知道他在清代中兴的康雍乾年间,曾在朝廷历任多项要职,名噪当时,从对其 简介的“翰林院检讨”“侍讲”“侍读”“乡试正考官”等头衔便可见其官位显赫,学问精深。而今,在他的墓园门前,对他的介绍却用了个别字,岂不有亵渎先人之嫌,抑或还可能有人戏曰:“声名显赫之清代大学士,其后人却稍逊文字功夫也!”再者,溧阳正在开拓全域旅游,自驾来溧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外地客也许会到夏庄,见到这个用错的字,恐难免会议论说溧阳人喜欢作秀,规范的简化汉字不用,偏要用繁体字,让人笑话。所以,这个“里”字是万万不可用错的,费再多的功夫也应把它改正过来。

(作者为江苏省溧阳市退休教师,今年83岁

 

 

 

 


责任编辑:悦声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这两处别字用不得!
2 浮梁县启动2019年农田统一灭鼠
3 建立中国文学“一带一路”智库联盟
4 江西玉山: 文成街道召开中央脱贫
5 江西龙南举办畲族乡村旅游文化节&
6 海口拆迁屡现程序瑕疵 行政违法追
7 《延续与线索 -&nb
8 激鬥紋枰,誰與爭鋒
9 郝厚璋:麻腐饺子(散文)
10 美国这一动作或令中国头疼&nbs
中华新闻通讯社联繫电话: (大陆)18903072514 (香港)+852-56648468 投稿邮箱: nsj168@yeah.net  业务与投诉邮箱:869049425@qq.com